陶庵梦忆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清第一散文大家”。 作品:《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夜航船》《石匮书》《续石匮书》。 张岱墓志铭: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
内容简介
天镜园 天镜园的浴凫堂,槐树高大、竹丛深邃,树荫昏暗重重叠叠,坐落在兰荡对面,一湾深广的湖水波光荡漾,湖水被树木映照得碧绿,鱼鸟水草都像在空中飘荡。我在其中读书,绿意扑面而来,在幽静的窗前翻开书,字句都呈鲜亮的绿色。 每年暮春,运载破塘笋的船一定会路过这里。轻巧的小船急速驶来,牙人挑出一株最大的笋抛向水面,呼唤园子里的人:“来捞竹笋咯!”然后划桨飞快远去。园丁划着小舟去捞起来,笋的形状像象牙,纯白如雪,鲜嫩似花藕,甜得像砂糖。煮熟了吃,鲜美可口,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觉得受之有愧。 炉峰月 香炉峰顶,山峦回环往复,高耸错杂,千丈岩的边岩牙尖横出, 两块石头间隔一丈多,俯身往下看,双腿震颤不敢往前走。王文 成年轻时曾从这里跳过去,大家都很佩服他的胆量。我的七叔用 毛毡裹住自己,系绳坠下,我带着两个樵夫,从山沟底爬上去, 也可以称得上不同凡响了。 天启七年四月,我在天瓦庵读书,午后和两三个朋友攀上峰顶看 落日。一位朋友说:“稍等一下,等月亮出来再下山。良辰难得, 即使遇到老虎也是命中注定。何况老虎也有自己的规矩,晚上都 是下山去找猎物吃,岂会也来山上赏月?”说得也有道理。于是 我们四人继续坐在金简石上。这天正是十五,日落月出,山中草 木发出奇异的光芒,突然心生恐惧。皎洁的月光照亮山路,我们 相互搀扶着下山。没走几步,听见半山有呼喊声,是我的仆人带 着七八个僧人,举着火把,带着靴刀和木棍,疑心我们碰到老虎 迷了路,因此沿着山路呼唤。我高声答应,他们奔跑而来,搀着 我们下山了。 第二天,山后有人传言:“昨天深夜山上出现几十个火把,有 一百多个强盗路过张公岭,不知是哪里来的?”我们暗笑不说。 《宋书》记载,谢灵运喜欢游览山水,曾率领仆从数百人登山越 岭,开辟山路直到临海,太守王琇十分震惊,以为出了山贼,知 道是谢灵运才安心。我们这晚没被当作山贼押献给太守,也算幸运了。 瑞草溪亭 瑞草溪亭建在龙山的支脉上,和屋子差不多高。燕客发现下面有 奇石,于是亲自背上土筐和铁锹,带着工匠们把土和石头都挖走, 挖到三丈多才与地基持平,然后在上面建房子。今天建成,明天又拆,后天建好,大后天又拆,折腾了十七次才建成今天的溪亭。 这里没溪水,于是造了一条溪,溪水不够,又凿山开沟来引水蓄 水。一天集合了几千名工匠,索性把溪凿成水池,拓宽到一亩、 深到八尺。没有水就挑水倒在里面,中间留一块像案几一样的石头,水涡中浮动着山峦,颇有情致。燕客觉得石头是新凿的,不够苍老古拙,于是涂上马粪,让石面长出苔藓,可苔藓又不能马上长出,又叫画工涂上石青石绿。有一天他左右打量,心想怎么能没几棵天目松长在上面呢,于是重金买了五六棵天目松,凿开石头种在上面。石头经不住凿铲,崩裂了,石头毁了,树也种不成,案几也没了,燕客大怒,连夜把石头凿成砚台的形状,可惜缺一角,又运来一块大石补上。燕客性子非常急躁,种的树一时长不大,就直接移栽大树,没有成活,又移栽别的大树。种不死不停止,种死了也不停止,所以树是不得不死,但也不会马上就死。溪亭比旧址低四丈,把土运到东面积成高山,一亩大的地方,忽然之间发生沧桑的变化。看到一间屋子建好,一定要好好看看, 也许过一晚就没有了。所以溪亭虽然不大,却花了好几万。 燕客曾看小说讲道:“姚崇梦游地狱,到了一个大厂,有一千台风箱、几千个恶鬼在热火朝天地浇铸,问他们在干什么,回答说:‘给燕国公造钱。’后来又到一个地方,只有冷炉冷灶,一两个无精打采的鬼在鼓风吹火,奄奄无力,姚崇又问,他们回答:‘这是相公你的财库。’姚崇醒了以后慨叹道:‘燕国公豪华奢靡,大概是老天爷纵容的吧!’”燕客喜欢燕国公的故事, 于是以“燕客”为号。我二叔身家四五万,燕客顺手就挥霍完了。 崇祯十七年,二叔在淮安去世,燕客去奔丧,带回二叔积攒的俸禄、古玩和币帛等共计两万多,才三个月就全部花光,当时人把他比作“鱼宏四尽”。溪亭的这些园宅,一边造一边改一边卖, 翻山倒水没停过。有个叫夏耳金的人,喜欢制作花灯,也没停过。 人们称夏耳金是“败落隋炀帝”,称燕客是“穷极秦始皇”,可博一笑。 鲁藩烟火 兖州鲁藩的烟火妙绝天下。放烟火前一定要先点灯,鲁王府中处 处都点上了灯,殿中有,墙壁上有,楹柱上有,屏风上有,座椅 上有,连宫扇伞盖上也有,灯影幢幢,荧光摇曳。那些王族公子、 宫娥侍女、舞队乐工,在灯光映照下变成灯海中的景物。放烟火 时,灯中景物又变为烟火中的景物。看灯的人在灯外看灯,看烟 火的人在烟火外看烟火,并没有自身隐入闪烁变幻的灯中、光中、 影中、烟中、火中。烟火、灯影绚丽多姿,如梦如幻,分不清这 到底是王宫内的烟火,还是烟火中的王宫。 宫殿前搭着几层木架,上面放着“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 花喷薄”等烟火。四周摆了八架高达二丈多的珍珠帘,帘上分别 嵌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每个字都有一 丈多高,灯光映照下晶莹剔透。木架下方有一百多座用五色火漆 制作的狮子、大象、骆驼之类的雕塑,各国蛮夷骑跨在这些野 兽上,手拿象牙、犀角、珊瑚、玉斗等器物,里面塞满“千丈 菊”“千丈梨”等小烟花,野兽足部装有车轮,人藏在野兽腹部 转动车轮,蛮夷手中瓶里的火花慢慢飞出,齐齐整整,像雁阵一 般变换队形。一会儿,百兽口中喷火,屁股也冒火,一时间纷乱杂沓。端门内外,绚烂的烟火遮蔽天空,比月亮还亮,焰火蒸腾, 连露水也不能滴下。观看的人目不转睛,目眩神摇,兴奋得用手 去抓握烟火。 从前有个苏州人,夸耀家乡灯火的盛况,说:“苏州就算有烟 火,也没处放,放了也飞不上天。”大家问:“为什么呢?”他 回答:“这时天空被烟火挤满了,没有空隙啊!”大家笑他荒诞。 如今在兖州看到,才知道他并没有骗人! 秦淮河坊 秦淮河边的房子,方便住,也方便交际和享乐,虽然房价极贵, 但租住的人络绎不绝,日日客满。华丽的画船在河中来来往往, 音乐也不绝如缕,随着船儿在河面周折回旋。河房外侧家家有露 台,用红栏疏窗围起,挂着盈盈的竹帘和轻曼的纱帐。夏日傍晚 沐浴后,露台上坐满了人。两岸水楼上微风飘过,传来茉莉花香 和男女身上的香气。女子手持团扇,身穿轻薄的绢衣,鬓角蓬松 倾斜,柔媚动人。每年端午,金陵城的男女都聚集在此,争看船 灯。有人把一百多艘小篷船划到一起,篷上挂的羊角灯像串珠一 样,还把一些船首尾相接,一连十几艘,像火龙一样蜿蜒盘旋, 曲折旋转。水光与火光相互映照,莹莹闪烁。船上乐器齐鸣,震 天的铙钹,急促的弦管,嘹亮的歌声,欢乐的笑声叫声,热烈奔 放,河面像煮沸的水一般。士子和少女们倚着栏杆纵情欢笑,声 音光影交织,令人眼耳缭乱。午夜时分,乐曲渐渐微弱,灯光一 盏接一盏地熄灭,人们也零星散去。不知什么地方有人在哼着轻 淡的小曲,带着微微的倦意。繁华褪去,星星也慢慢隐没在夜空 中,空留一片冷寂的河面。钟伯敬的《秦淮河灯船赋》描绘此景 非常生动细致。 西湖香市 西湖香市从花朝节开始,到端午节结束。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从山 东、嘉湖等地来普陀寺、天竺寺进香的游客,来了便和西湖百姓做 买卖,所以形成了香市。 虽然进香的人在三天竺、岳王坟、湖心亭、陆宣公祠等各地做买卖, 但最热闹的还是昭庆寺一带。昭庆寺的两处游廊天天都有集市,三 代八朝的古董、少数民族的各种珍宝异物全聚集在此。大殿前的甬 道两侧、池塘周围、山门内外,只要有屋子的地方都摆着地摊,没 屋子的地方就搭着厂棚,棚摊一个连着一个,密密麻麻。胭脂、簪 子、耳饰、象牙尺、剪刀,甚至佛经木鱼、小孩玩具等,集市上应 有尽有。 正值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春光明媚,乐声和畅,岸边没有停留的 船只,客栈的客人都出来踏青,酒楼也没有多余的佳酿。袁宏道在 《初至西湖记》中说的“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 绫”,已经生动地刻画出西湖三月的景致。但这时形态各异的香客 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光景又不同。闲情雅致的公子贵妇,比不 上梳妆打扮的村野妇人;似兰花般的脂粉芬芳,比不上合香和香菜的浓香熏染;丝竹管弦之乐,不如摇鼓吹笙来得热闹;青铜礼器的精致,不如泥人竹马卖得紧俏;宋元名画,不如湖景佛塔的风景画受欢迎。游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又跑又追,拨不开,也拉不住。 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每天簇拥在昭庆寺附近,整整四个月才结束。 恐怕长江以东,没有其他地方像这样。 崇祯十三年三月,昭庆寺发生火灾。后来连续三年饥荒,许多百姓都饿死了。崇祯十五年,清兵入侵山东,香客没法进香,香市也废止了。崇祯十四年夏天,我在西湖,只见城中饿死的人陆续被抬出来,病弱者相互搀扶着出城。这时杭州太守刘梦谦是汴梁人,他那些打秋风的老乡大多住在西湖。他们每天靠包揽诉讼捞钱,再将所得的钱向太守行贿。有人改古诗讽刺他:“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以作为西湖实录了。 1. 一部明朝的豆瓣日记,看晚明富二代张岱在独乐与众乐间寻觅生命的安顿,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无论活在怎样的时代,都要对生活怀有深情,兴致勃勃地做事,从中享受无限乐趣。 2. 一幅用文字书写的晚明清明上河图。精选六卷四十余篇文章,记录一个时代的华丽碎片:奇花异宝、亭台名胜、民俗绝艺;述说一个人的风花雪月:声色之乐、口腹之欲、奢华游乐,展现明代贵族子弟不动声色的奢华生活。 3. 一部心灵经历岁月冲刷之后才能真正读懂的文学经典。与红楼梦如出一辙,往日繁华声色归于梦幻,生命自我观照出嘘唏的悔过和物是人非的沧桑。 4. 收录鲜见于现存各版本的张岱自序,体会作者国破家亡之际慨叹人生如梦的复杂心情。 5. 精选张岱平生好友陈洪绶杂画图册等传世佳作,其怪诞奇崛、古朴雅韵的珍贵古画与张岱审美意图相得益彰。 6. 历史文化学者李冬君作序,15000字长序解读张岱和他的陶庵梦。 7. “译文 原文 注释”的顺序编排,层次清晰、译文精美、注解详尽,轻松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8. 中华书局、北大出版社专家权威审校,精准查证,质量上乘。 9. 装帧典雅沉静,小开本精装,阅读便携。“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许天琪操刀,山川流动中掩映别致古画,内文横竖混排、疏朗有序,古典与现代碰撞出一本“最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