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讲历史 / 成语故事系列
作者简介
罗米,北京大学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文化栏目”文博类长期特约作者,“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讲师,“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艺术鉴赏培训课程讲师。多次作为嘉宾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边走边看”栏目直播,介绍国内外博物馆与艺术品。 出版作品有《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全六册)、“写给孩子的艺术笔记?博物馆之旅”(全八册)。另有译著《艺术是教不出来的》、《西方艺术通史》、《卢西恩?弗洛伊德》等。
内容简介
过门不入 【成语释义】 指经过家门口也不回家 ,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 私,后也泛指经过门前而 不入内。出自战国孟轲《 孟子?离娄下》。 【成语典故】 传说尧帝治理天下的时 候,黄河洪水泛滥,人民 深受其苦却又无计可施, 于是尧便广召天下能够治 理水患的人。 一开始,大家推荐了一 个名叫鲧(gun)的人。鲧 在民众中很有威望,他不 仅发明过许多农具,帮助 大家提高了粮食的收成, 还曾经带领自己部落的人 民建造城郭、修筑堤坝、 治理洪水,所以大家觉得 他很有经验。 但这一次的洪水实在太 大,以往的办法都不管用 ,鲧于是冒死偷走了天帝 的“息壤”。息壤是一种神奇 的土壤,它可以不断地长 大,哪里有水患,鲧就把 息壤投到哪里,让它长成 大山去阻挡洪水。即便这 样,洪水还是四处流溢, 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鲧 的行为触怒了天帝,被杀 死在羽山脚下。 鲧死了三年以后,尸体 还没有腐烂。人们感到奇 怪,便把他的肚子剖开, 里面跳出一条龙,这就是 他的儿子禹。 禹成年后接过了父亲未 完成的任务,刚刚结婚四 天就出发继续治理水患。 不过他和父亲鲧完全不同 ,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 禹并不像父亲那样采用修 堤坝阻挡的方法,而是挖 开沟渠疏导,将洪水引入 江河,最终流入海里。 为了治水,禹跋山涉水 ,走遍天下,三次经过家 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眼。他 花费了十多年时间,终于 疏通了黄河大大小小的河 道,不仅解决了所有的水 患,还修建了许多水利工 程,曾经的灾区变成了沃 野。后来,禹把天下分为 九个州,并铸造了九个大 鼎,把九州的地形地貌和 风土人情都刻画在鼎上, 从此天下安定、百姓乐业 。 人们感念他的功绩,尊 称他为大禹。 【文化内涵】 禹是舜帝时期的一个部 落首领,由于他治水有功 ,所以在舜去世后,禹被 各部落推举,继承了舜帝 的首领之位。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 承了王位,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成 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里程碑。 夏之前的部落时代,首 领靠推选、禅让产生,他 们与上一任首领并没有血 缘关系。从启开始,王位 交替变为了世袭制,也就 是说,王位只能由子孙等 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来继承 。 【代表文物】 这是用重达6吨的一整块 和田玉雕刻而成的玉山, 雕琢完成后高2.24米。这座 玉山从开采、运输到设计 、加工、安放,堪称超级 工程,前后花费了十多年 的时间才完成。乾隆皇帝 还亲自为玉山题写了诗文 。他想借如此恢宏磅礴的 作品展现自己的治国功绩 ,并与大禹治水比肩。 传说,禹铸的九鼎在东 周时就沉到泗水的水底了 。秦始皇时期,有人在泗 水见到了鼎,秦始皇自认 为这是吉兆,于是派数千 人去打捞。大鼎正要被打 捞上岸时,鼎内伸出一个 龙头一下咬断了绳索,鼎 便又沉到水底。秦始皇再 派人下水寻找,可是无论 如何也找不到了。 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 上很喜欢表现泗水捞鼎的 故事。这幅拓片最上面一 层是西王母的形象,她居 中端坐,旁边是九尾狐、 青鸟、羽人等神异形象, 下面一层表现的就是泗水 捞鼎,刻画了一个龙头刚 好咬断了右侧绳索的情景 。 P1-5 通过这本书,孩子们能够了解到以下内容—— *基础知识——成语解释及出处; *知识核心——讲述成语相关的典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知识拓展——与成语核心内容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知识; *知识超链接——走进博物馆,看看与成语相关的历史文物,加深对成语本身和传统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