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读的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天文奥秘

陪孩子一起读的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天文奥秘
作者: 曾瑞菲. 张争艳 . 陆梦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135.00
折扣价: 72.90
折扣购买: 陪孩子一起读的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天文奥秘
ISBN: 9787514511468

作者简介

"曾瑞菲,坤源传媒签约作家,视觉设计师,热爱文学,旅行达人。从未停止“折腾”,自以为是一个让眼睛去旅行,用心灵去感受,把旅行作为终身奋斗目标的地理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命中那些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的点点滴滴。 陆梦,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坤源传媒签约作家。从小就对神秘的天空产生好奇,喜欢阅读关于天文的书籍,关注天文科技的发展,对少年天文有独到的见解与发现。代表作有《你是一片海》《妈妈的味道》《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表达》,作品散见《四川文学》《小说选刊》《百花园》《上海故事》。 张争艳,女,国家公务员,坤源传媒签约作家。60年代出生于美丽的牡丹之乡——菏泽,自幼酷爱研究国学、历史、民俗和管理学。工作之余,最大的兴趣爱好是读书、旅游、摄影、民间采风等。近年来从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爱好出发,将自己的一些研究编写成书"

内容简介

"从宇宙中往下看 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蔚蓝色球体。由于它过于巨大,所以古人无论站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都无法看到整个世界。即便是现在,我们乘坐飞机,飞向天空,透过云层俯瞰地球,也看不清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 其实,地球并不是一个非常规则的圆球,而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形球体,她的形状有点像我们吃的“梨子”。 如果有一天,你能够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从浩瀚的宇宙中俯视地球,你会看到,这个承载着人类与无数生物的星球,其实仅仅只占据了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空间。它看起来就像一轮圆圆的满月,形状就像一个大雪球,不过是蔚蓝色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它的一面非常明亮,另一面却非常黑暗。明亮的一面是由于受到了太阳的照射,是地球上的白天,黑暗的一面是由于太阳还没照射到,是地球上的黑夜。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受到太阳的照射,都会有白天和黑夜。 如果我们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再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地球的表面并不光滑,在地球的一面,有两个非常大的补丁一样的东西,形状非常奇特;在地球的另一面,则有四块这样的补丁,而且面积是这一面的两倍。这些补丁其实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位于一面的两块大洲分别叫北美洲和南美洲,而另一面的四块大洲则分别叫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在地球的最底下,还有一块就是南极洲。南极洲由于接受的太阳光照较少,所以非常寒冷,表面常年被银白色的冰雪覆盖着。 除了大洲之外,那些包围着大洲的蓝色区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洋”,大“洋”里蓝蓝的海水一直奔流不息。这些海洋也分区域,并有自己的名字。地球上总共有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位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边,大西洋位于它们的东边,印度洋则位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之间,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端。由于极地非常寒冷,所以北冰洋的水面大部分都结了冰。 虽然地球在宇宙中非常渺小,可是它却生机勃勃。因为无论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里,无论在寒冷的极地还是在炎热的赤道,均有无数的生命在繁衍生息。地球哺育着万物,万物又滋养着地球。太阳照射着的地方,就是地球的白天,为地球最活跃的时间:人类在辛勤地劳动,动物因为食物在匆匆地奔忙,植物因为生长而在拼命地汲取阳光。到了夜晚,地球进入短暂的沉寂,人类和动物睡眠休息,植物在悄悄地储存能量和生长,可是海洋河流却仍在不停地奔流和歌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及植物,祖祖辈辈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一个倒放着的鸭梨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你很小的时候,是否想象过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那个时候你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地球是球形的。可是你觉得地球是像鸭蛋一样圆,还是像篮球一样圆呢?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轻而易举地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是我们的老前辈们可是要经过无数的观测和测量之后,才能发现这个秘密。那是因为,远古的时候,人们活动的范围有限,凭着直觉判断就形成了“天圆地方”学说。因为人们看见大地是平坦的,就直觉地以为地球也是平的。 古代的印度人为了说明地球是平的,把地球想象成是由几千只大象支撑着的平台,它们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现在听到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不仅是在印度,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天想象成一口大锅,是一个半圆的形状,大地则是平坦的,像一个方形的棋盘。在古埃及,人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长盘,长盘的周围高高隆起,而长盘的中央则凹陷下去,大地就漂浮在一个没有底的海洋上,天空由大地上的高山支撑着,所以才没有掉下来。 你知道吗?最早提出地球是球体的人是古希腊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家,虽然他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他却没有办法证明这个想法。真正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他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最终证明地球是一个球形。 后来,到了17世纪末,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从他的引力学说,推导出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微鼓起,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的形状越来越明确,最终通过一系列详细的数据来准确表明地球的形状。 最初人们测量地球的直径和大小的方法非常粗糙,所以误差非常大,等牛顿力学诞生以后,就通过数学公式的计算来推算地球的大小。现在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有了更准确的数据,特别是高精度的微波测量和人造卫星的测量。人们发现,地球的平均赤道周长为6738.14千米,地球的极半径距离为6356.76公里,从赤道处测量地球的周长和从子午线方向测量地球的周长是不相同的,其中赤道处的周长为40 075千米,子午线方向周长为39 941千米。人们还发现,在地球的北极是往外突的,要高出18.9米。而在地球的南极则是凹陷下去的,低了约24~30米。 小朋友们,你们或许不知道,其实地球在很早以前是由太阳系中的岩石碰撞产生的。地球 成后,主要由液态的岩石构成,在引力的作用下,这些液态的物质就会慢慢变成一个球形。地球与太阳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但是在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的引力,会慢慢成为球形。可是,为什么地球现在并不是标准的球形呢? 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是由板块构成。各大板块的移动,使一些地方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了高山,另外一些地方则越来越低,形成裂谷和海洋。所以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一个椭圆体,但是地球表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也不能忽视。 从古至今,人们花费了很大气力来弄清楚地球的形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总会有尽头,就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的定律。当人们发现地球是圆形的时候,就会发现和解释很多自然想象,这能指引人们的生产和劳作。 现在,人们认识到地球有一个弧形的表面,就能认识到太阳的高度和角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而阳光辐射在地球表面也是分布不均的,从而有了不同的温度带和气象情况,以及各种自然地域现象的分布。认识这些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 小朋友们,你现在明白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了吗?它是个不标准的球体,从两极的垂直面来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梨子。地球的赤道部分是鼓起来的,这就是它的梨身,等到了地球的北极,我们会发现那儿有点儿尖,就像是梨蒂。当我们去南极的时候,就会发现那里有点往里凹陷,像是梨脐。 所以,地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梨形的旋转体。地球在自身引力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要不停地自转和公转。正是因为这些力才让地形呈现出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形状。 " "⊙世界那么大,你要陪孩子去看看,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 ⊙四色印刷,插图精美,颜色柔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