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水救中国(地下水篇)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慧眼识泉一座沙漠县城家家喝上天然优质矿 泉水 一支科考驼队在沙原上挺进, 一位教授在烈日沙山下有了惊人发现。 一段根管化石让大伙儿惊喜若狂, 一番艰辛终于有了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实践。 一部苦水史就此画上句号, 一座沙漠县城的饮水新闻动地惊天。 一曲颂歌在沙海垂虹中广为传唱, 一片深情恩谢普惠甘霖的“人间神仙”。 1 2016年7月27日,《阿拉善日报》登有一条消息:“ 棒极了!阿拉善右旗2.6万居民喝上了天然优质矿泉水。” 文章开头写道:“7月25日上午8时,随着一股清冽的 天然富锶弱碱性优质矿泉水顺着输水管道喷涌而出,标志 着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新水源供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 阿拉善右旗2.6万各族群众从此告别饮用苦涩咸水的历史, 喝上了天然富锶弱碱性矿泉水。 文章还说,阿拉善盟主要领导、阿拉善右旗政府等四 套班子负责人、盟委、行署相关部门、兄弟旗区负责人和 阿拉善右旗各族各界群众代表,共同参加了通水仪式。此 外,河海大学教授陈建生也应邀参加了通水仪式,“分享 好水圆梦的喜悦”。 陈建生教授为何获此殊荣?这还得从一个国际科考组 织的沙漠考察谈起。 2 2002年夏,美国地球观察协会欲来中国对巴丹吉林大 沙漠进行实地考察。这个协会是世界性科考组织,成员来 自世界各国。美国地球观察协会属于民办机构,原则上世 界各地热爱地球科学的人都可以参加,每年交纳会费就可 以向他们申请在世界各地开展地球考察活动。美国地球观 察协会中国区的负责人是南京水利科学院的顾慰祖教授, 顾教授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研究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 的来源,他组织的沙漠考察项目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爱好 者的欢迎,据说想来参加的人员已经排到了10年以后。 顾慰祖教授是河海大学同位素水文所的兼职教授,陈 建生是同位素水文所的所长,陈建生闻此消息,立刻找到 了顾慰祖。因得到顾教授的特许,陈建生顺利参加了科学 考察活动。 2003年9月,14名中外科考队员从世界各地来到内蒙 古阿拉善盟左旗,由阿拉善左旗乘车到达阿拉善右旗旗治 巴丹吉林镇。因为考察项目与水有关,故由该旗水务局签 发了“边防通行证”,并办理了进入边境考察的有关手续 。 从阿拉善右旗到沙漠腹地湖泊群的直线距离大约80千 米(参见下图),骑骆驼需要走三天。考察队员一行人从 阿拉善右旗出发,每天大约走30千米,由于在沙漠中只能 绕着沙山走,实际的路程远比下图所示要长得多。 9月22日一大早,分别驮物和载人的两支驼队,先后离 开了巴丹吉林镇。载人的先走,载物的驮着食物、帐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