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分级阅读 八(四年级下)

小学古诗文分级阅读 八(四年级下)
作者: 主编 崔峦 方圆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20
折扣购买: 小学古诗文分级阅读 八(四年级下)
ISBN: 9787521227154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崔峦,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育教学领军人物。 方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语文特级教师,“民族兴亡,阅读有责”“快乐大语文”理念的提出者。有《向着梦想出发》等多部专著,作“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报告500余场。

内容简介

于易水①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②, 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④已没⑤, 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省易县。 ②燕丹:战国时燕国的太子,名丹。 ③发冲冠:因愤怒而使头发倒竖,顶起了帽子,是夸张的说法。冠:帽子。 ④昔时人:指燕丹、荆轲等古代英雄。 ⑤没(mò):同“殁”,死。 【诗词大意】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都已经不在,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地寒冷。 【经典赏析】 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复仇,持匕首刺嬴政。行前,太子丹等穿着丧服,在易水这个地方为荆轲饯别。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这首诗的第一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第二句用“壮士发冲冠”来概括送别的悲壮场面及当年壮士西行时激昂慷慨的悲愤心情。后两句写古代英雄已经不在人间,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寒冷。这是寓情于景,不仅象征了荆轲等人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现实愤愤不平的内心感受。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魅力链接】 荆轲刺秦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州、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荆轲临行时,许多人在易水边为他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 精选古诗词和小古文 1-4年级每册精选古诗20首,5年级每册精选古诗25首,6年级每册精选古诗30首;1-2年级每册精选小古文5篇,3-6年级每册精选小古文10篇。每册均包含教材必读必背内容,在此基础上延伸阅读。 ★ 权威教师团队注释赏析 编写队伍由古诗文专家、诗词研究者、教材编者和语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历时十二年,遴选经典篇目,研究编写体例,反复推敲润色,力求推出理念先进,体例科学,对象明确,分级明晰,值得诵读、收藏的古诗文精华读本。 ★配备精美插图 每篇古诗文均配精美插图,由画家李钊老师绘制,不仅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帮助,还有助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扫码获取精选国学学习视频 团队老师精选了相关国学学习视频,扫码即可获得链接,助力学习。 ★装帧考究,绿色印刷 外观上,手绘封面+全新配色赋予古诗文新时代魅力;翻开后,内文版式疏朗,简洁美观。 绿色印刷,采用环保型纸张、油墨、胶水等原辅材料,符合人体健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