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表读通中国近代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840年的中英战争, 是由鸦片贸易问题引发的 战争,所以习惯上称为鸦 片战争。这场战争的实质 ,是早已完成工业革命的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为了本国工业资产阶级扩 大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原 料产地的需要,急于向外 扩张,而与闭关锁国的古 老封建国家中国所发生的 战争冲突。由于当时清王 朝的贸易体制是垄断经营 方式,并没有形成面向世 界的与西方相适应的贸易 制度,这是两者必然发生 冲突的原因之一。再者, 鸦片贸易本为清王朝所禁 止,所以,英、美等国商 人采取了非法走私的不正 当贸易方式,向中国大量 贩运鸦片,谋取高额利润 。这种被禁止的、通过走 私而输入的大批量鸦片, 已对中国产生了实质性冲 击,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 ,使国内银价上涨,经济 秩序紊乱;吸食鸦片戕害 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军人 吸食鸦片还会导致军队的 战斗力低下。银荒兵弱关 系到清王朝统治的根本大 计,不可能不采取严行禁 止的措施。1839年6月, 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集 中销毁不法外国商贩手中 的鸦片,从而使中英冲突 白热化。英国决心以武力 打开中国的大门。 英国想打开中国大门 的想法,早在1793年马 戛尔尼使华时就已付诸实 施了。之后又有1816年 阿美士德的使华。本章从 马戛尔尼使华讲起,可以 看出,企图打开中国的大 门,是完成了工业革命后 的英国的一贯做法。尽管 当时由于“礼仪之争’’问题 ,无论是马戛尔尼还是阿 美士德,均不受清廷待见 。从当时的情况看,即使 英使按照清廷的礼仪规则 行三跪九叩首之礼,清廷 也是不会按照英国的想法 进行通商的,所以他们的 命运注定是无功而返的。 在鸦片战争前,英国 对华贸易只能通过广州十 三行进行,这当然是无法 满足英国的商业要求的。 “怡和行”是广州十三行中 的代表,它的发迹是与垄 断贸易联系在一起的,其 兴衰也是如此,从中可以 大致窥见当时的贸易情形 。 由于鸦片走私使内外 商人获利丰厚,导致了鸦 片大量输入中国境内,造 成了严重社会问题,清廷 内部围绕着鸦片“禁”和“ 弛”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在当时,禁烟派的观点 更符合清王朝国家治理的 需要而被采纳,林则徐被 派往广州查禁鸦片。另一 方面,英国殖民者早有用 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战略 ,这次由于林则徐在广州 厉行禁烟,“损害了”英国 商人的利益而获得了发动 战争的借口。 英国为了发动这场侵 略战争,经过了充分准备 。不仅有前期的情报收集 ,还经过议会下院的讨论 ,并通过报纸舆论的宣传 形成了上下共识,最终派 出了最先进的战舰,并主 动挑起战争。在战争的过 程中,中国的前线将士奋 勇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 ,军事大员关天培、葛云 飞、郑国鸿、江继芸、裕 谦、祥福等皆为国捐躯。 然而,前线将士们的浴血 奋战,终究扭转不了整个 战局的发展态势。最终, 清王朝战败求和,签订了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 1840年为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清廷战败,封闭 锁国的国门被强行打开, 传统的封建制度以及自给 自足的小农生产、生活方 式,开始受到冲击并逐渐 解体,中国社会发生了前 所未有的变化。 鸦片战争的失败,引 发了部分先进中国人的觉 醒,崛起了第一批“睁眼 看世界”群体,产生了一 批介绍、研究域外事物的 史地著作,其中以魏源的 《海国图志》、徐继畲的 《瀛环志略》最有代表性 ,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击向 惜界的讲程。 马戛尔尼使华的礼仪 之争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 治时期,英国已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工业强国。为了 满足资本扩张的需要,为 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找原 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希 望同清帝国建立经常的贸 易关系。1792年,英王 乔治三世正式派遣了以马 戛尔尼勋爵为正使、斯当 东男爵为副使的庞大使团 ,以祝寿为名,载着送给 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贺礼 访问中国,顺便讨论以后 两国的商务利益。 马戛尔尼使团经过九 个月的航程,终于在 1793年6月21日到达中国 澳门外万山群岛的珠克珠 岛抛锚。广东地方官紧急 用快信向皇帝报告了使团 到达中国的消息。信中讲 英吉利夷人是为给大皇帝 八十万寿叩祝和进贡而来 的。消息传到皇宫,乾隆 皇帝格外高兴,命令沿海 各省督抚做好接待工作, 并且对接待规格作了明确 的规定。接待规格很高, 到达地一般都由当地最高 行政长官接待,使团到登 州府时,即由知府上舰拜 会;到达天津时,天津道 台、直隶总督特地来会见 。使团在华的一切食宿费 用、领航员和登陆后的交 通工具,均由中方承担。 因使团成员不习惯中餐, 还特意准备牛肉、面包及 水果等……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