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的建筑者--文集(吴兴华全集)
作者简介
吴兴华(1921—1966),原籍浙江杭州,生于天津塘沽。笔名兴华、钦江,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副主任,教授,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他是第一位把《尤利西斯》引进中国的人,他翻译的《神曲》和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四世》被翻译界推崇为“神品”。
内容简介
一部作品在尚未出版时已经震动了整个文艺界, 使无量数的热心读者翘首企望,而出版之后一般人对 之却颇为冷淡—在这方面说,《菲尼根的醒来》的命 运可以说是非常奇特的。乔易士(James Joyce)的 成名作《尤利西斯》(Ulysses),曾使许多人皱眉 认为难读,可是,一位批评家说得好,与本书一比起 来,《尤利西斯》就好像是一架静水里驶行的汽艇, 而《菲尼根的醒来》一字一句都像是探险的船筏剪冰 进行一样费力。的确,《尤利西斯》的难处,大部分 都是因为它意义的双重性,文字是(比较说起来)没 有太大的阻碍的。至于本书所用的文字本身就很难令 人了解。乔易士自己是一个很广博的语言学家,因此 他在本书中创试了一种新的文体,大概的情形是:尽 量的利用他所知道的各国文字(我听人说,连爱斯基 摩文都在内)来改造,分裂英国固有的文字;因此我 们随便一翻页,触目就都是不认识的字。其中大部分 ,据乔氏自己及同情的批评家们说,是可以慢慢了解 的—当然,你要用心去想字尾,字源,合并字等等问 题。举一个例罢:Benjermine Funkling,Benjamin 本来的意思是“在右手的儿子”(Son-of-the- right-hand):此处用来代表路西发(Lucifer)— 上帝最爱重的天使,后来叛变。Jermine暗示有“德 文”之意,因以前曾有Derzherr(Der Erzherr最高 的主),以后又有Funkng(Funke是“火花”之意, Funkling细碎的火花),二字都是德文。因火花及雷 电(本段系描写上帝以雷驱走反叛之诸神),人联想 到电流的发明者像佛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恰好是这两字的谐音。单由这一例看起来,乔氏溶 化各种语言的能力及其文字的富于暗示性也就可想而 知了。 乔氏此书在尚未完成期间曾发表过几个片段,其 中之一Anna Livia Plurabelle是全书中最有名而且 最惹批评家注意的一章。Anna Livia的名字在以前也 曾出现过,但在第一部结尾时,她竟占了整整一章( 此章曾于1928年冬印为单行本发行)。关于本章的主 旨,说法有许多不同。赛治(Robert Sage)认为这 一段念起来韵律十分优美的散文主要的题材有二:一 是安娜利味亚和都柏林城—都柏林,爱尔兰自由邦的 首都,是一向被乔氏用来作他作品的中心的。除此以 外这一章又是全世界的河流的故事。说起来读者们也 许会不相信,但据伊斯特门(Max Eastman)在他的 《文学的心境》(The Literary Mind)一书中说: 乔氏自己曾对众宣言:他在书中用谐声字及其他巧妙 的方法织入约五百条河的名字。伊氏在后面加了一段 讽刺的按语,说道他费了几夜工夫,用了十几国的字 典,只能发掘出四五条河来,其余的都不知在哪里。 单从表面看起来,本章不过是两个唠叨的洗衣老 妇人隔河的对话: 啊告诉我关于安娜利味亚一切的事情—我要听关 于安娜利味亚一切的事情。那么,你认得安娜利味亚 吗?当然啦,我们都认得安娜利味亚。把一切都告诉 我。现在就告诉我。你听见时就会死的。 这一章就是这样起始。全篇的声调酷似水流,有 时甚至连河岸的宽狭及曲折都设法表示出来。除此以 外,乔氏更似乎应用了他所知道的一切与流质性有关 系的字;因此,有些人说,就是不识字的人只听声音 也会了解的。 乔氏文字的音乐性是言语所不能形容的。它们的 效果似乎不只是因为听觉:例如“安娜利味亚”的收 尾—我个人认为全书中最美的一段(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