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中国元素系列丛书

中国东西/中国元素系列丛书
作者: 波普客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24
折扣购买: 中国东西/中国元素系列丛书
ISBN: 978750851277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涮羊肉铜锅 “涮羊肉”这种吃法是通过燃烧置放在涮羊肉铜锅底部的木炭来加热锅中的水,然后直接在热水中涮熟羊肉等食品。大口吃肉的豪迈行为在一贯温文尔雅的中国人中一直存在,至少北方的“涮羊肉”继承了这种饮食气概。古人对承载食物的器具特别讲究,但涮羊肉的铜锅却一直带着一种粗砺的特质,这种质感与涮羊肉的吃法倒是比较一致:将通体鲜红的生羊肉片夹起来,在滚烫的汤里一过,夹出来蘸上调料酱,直接塞进嘴里,那种粗犷和豪气恰是涮羊肉的最佳境界。桌面上热气缭绕,人声鼎沸,食客们暂时将斯文放在一边,开怀享受食物的味觉感官之美妙。传说当年忽必烈行军途中要开饭,锅中的水刚烧开,敌军就逼近,忽必烈的厨师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羊肉扔进沸水中,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出,撒点调料就端上去,忽必烈连吃几碗,精神大振,上马迎敌得胜。从此,忽必烈钦定此道菜为 “涮羊肉”。正宗的传统老北京涮羊肉的吃法虽不精致,但对行头却很讲究,要求铜锅炭盆。最底下是炭火炉膛,中间是烟筒,紫铜锅最好,锅身高,炭膛大。若心急嫌火力上来不够快,还可用一下拔火的铁皮筒。点锅的炭最好长约一至两寸,先烧红再放进去,而且要横着放,这样火才能旺。涮羊肉因是明火明锅,每次吃完后衣服、头发中总粘附着一股世俗烟火之气,但饮食男女、平头百姓早已不顾这种小节了。邓小平当年也曾在“东来顺”宴请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吃的就是涮羊肉,想必也是吃完后带着一身羊肉味去商谈世界大事的。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在皇宫里举办过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次摆了1500多桌涮羊肉,可以说创造了涮羊肉的吉尼斯记录。涮羊肉的“涮”大概由边烫边吃,洗洗涮涮的特色而得名;涮羊肉时夹着一块肉在热水中来回游弋,熟或半熟全在主动掌握之中,恰似俗语“今天又被他涮了!”一样,被涮的任人摆布,涮人的得意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