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与外星人/科学探索与发现/中小学生科普园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书籍中记载的神秘外星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不明飞行物现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四千年前 ,就有“飞车”等民间传说,以后又有“赤龙”、“瓮”、“盂”等酷似 现代目击者对此不明飞行物的描述或记载。如《庄子》、《拾遗篇》、《 御撰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山海经》等。浩瀚的中国古书中有太 多的记录,无法用天文知识及一般常识来解释。 最早的外星人出现在:701310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在那些记载氏族 公社生活的画面上,可以看到头戴园形头盔、身穿密封宇航服的人,与现 代宇航员的形象极其相似。最令人惊叹的是贺兰山南端、宁夏冲沟东的一 幅岩画。画面左上方有两个旋转的飞碟,飞碟开口处,一个身穿“宇航服 ”的人正飘然而下,地面上的动物和人群在惊恐地跑散。这可能是外星人 在贺兰山一带出现时的生动写照。 《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奉诏所撰的编年史书,书中共包含有365则 日食记录、63则彗星记录、26则流星陨石记录以及数十则地震、水灾、旱 灾等天灾记录。除此之外,还有17则无法用日月星辰变化规律来解释的天 象记录。 如: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这个在晚上出现, 亮如太阳的物体,决不会是自然星辰,可见是一个会发出强光的物体。 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清晨能在东方出现 的物体,决不会是月亮,更不可能出现两个月亮,而它的形状像是互相承 托的弯月,显然不是自然星体,倒有些像现代的宇宙飞船。 汉安帝永初二年秋七月,太白人北斗。太白星就是金星,它有一定的 运行轨道,决不会来到北斗七星的位置,唯一可以猜想的是,这是一个发 白光、可在星星之间飞行的物体。 《拾遗记》是晋朝的志怪名著,专门记载伏羲以来的奇闻异事。其中 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因此《隋唐志》将它列人杂史, 《宋史·艺文志》将它列为小说。但我们知道,神话往往是历史演变而来 的,因此,卷一的唐尧中有一段文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和兴趣。文中 说:尧帝在位三十年的时候,一只巨大的船出现在西海,夜晚船上有光, 当时海边的人们将之称为贯月槎,船上有身披白羽会飞的仙人。 以中国古史年代记载,尧帝于公元前2357年即位,故事发生于公元前 2327年,距今4000多年。如果将贯月槎视为太空船,那么可以顺理成章地 将仙人解释为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员。贯月槎后来消失无踪,可能是他们完 成了考察任务,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新唐书》志二十二记载:乾符二年冬,有二星,一赤一白,大如斗 ,相随东南流,烛地如月,渐大,光芒猛怒。三年,昼有星如炬火,大如 五升器,出东北,徐行,陨于西北。四年七月,有大流星如盂,白虚危, 历天市,入羽林灭,占为外兵。 《宋史·五行志》记载,宋乾道六年,西安官塘出现了一个鸡首人身 的怪物,高约丈余,大白天从高空中降落下来,在田野上行走,还试图与 人交谈。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个戴着鸡形头盔的外星人。 王逋《蚓庵琐语》记载:去西部一十里,分香铺塘南有大香樟树,高 可数寻,里民张氏居其下。崇祯十七年七月十六午刻,忽树颠现一大红龙 纹旋转不息,一食顷望西北冉冉而云,远近成睹。里人胡少崇山峻岭为预 言者,后树亦凋落。 冯梦龙《块雪堂漫记》记载:仇益泰云:已酉二月中旬,从兄读书其 邑天宁秀碧峰房,粥后倚北窗了夜课。忽闻寺僧聚喧,急出南轩,见四壁 照耀流动,众日:天开眼。仰见东南隅一窍,首尾狭而阔,如万斛舟,亦 如人目,内光明闪闪不定,似有物,而目眩不能辨。暗淡无色,须臾乃灭 。 明代就出现了对于“螺旋状飞行器”的描述。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 台研究员张周生介绍,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府志”记载,明神宗万历五年 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转如轮,焰照天,逾时乃灭。 此记录为典型的古代螺旋状飞行器的记载,这些记录对一些人把螺旋 状飞行器仅看作是现代才有,甚至于把此种现象推论为是人造卫星火箭残 骸下落的解释的强有力的否定证据,今日人们所见的螺旋状飞行器形状在 古人的记录中是“尾星旋转如轮”,而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 《明通鉴》载,明熹宗天启元年二月廿二日,辽阳有数日并出,又日 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天上出现数个太阳,更妙的是那“左右有珥 ”的描述,明白指出这个发光体的形状就像当今大家熟悉的圆盘状中间突 出的UFO。 郑仲夔《耳新》卷七《志怪》记载:熊休甫所居前有二池。万历戊午 夏间,日正中,忽有物,沉香色,圆滚如球,从树梢乘风跃起,堕前池中 ,池水为沸。少顷复跃起,堕于近池。视前池沸声更噪,其堕处翻涛如雪 ,池水顿黄。久之奋跃,从门旁东角冲拳而去,不知所向。 据《南海县志·杂录》和《南海县志》卷四记载:“顺治庚子(1660年 ),广州有白镪数锭飞于空中,自南而北。有方将军者焚香拜之飞下近檐, 儿童群笑之,竟复飞去。有为之赋《飞镪行者》”。“白镪”即古代银锭 。银锭是指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成的块状物,就形制而言,银 锭可分为船形、条形、饼形等形状。其中船形、饼形银锭与现代报道的 “UF0”外形极为相似。在飞机尚未问世的年代,广州人不知光临广州的空 中飞行器为何物,故据其颜色外形特征,将其称之为“白镪”(银锭)。 笔者认为,“白镪”即现代人所称之“飞碟”或“UFO”。它独往独来 ,既不犯人,也不避人,飞近屋檐见“儿童群笑之”,并没侵犯儿童,而 是“焚香拜之”。当然,访问过广州的UFO究竟为何物?这个谜只有在现代 的飞碟之谜揭开以后才能有最后的答案。 《清史稿·灾异志》则载有一例极似当今外星人掳人报道的事例。在 清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与众人人山砍竹。忽然在众目 睽睽之下失踪了,140多天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现,但是说话己语无 伦次,怪诞不经。 钱泳《履园丛话》记载:乾隆乙巳岁大旱。是年十一月初,中石湖中 ,每夜间人声喧嚣,如数万人临阵,响沸数里。左近居民惊起聚观,则寂 无所有,第见红光数点,隐见湖心而已。自镇江、常州北至松江、嘉、湖 之间,每夜均有照光照彻远近。枯人鼓噪,其光渐息,俄又起于前村矣。 钮秀《南村辍耕录》卷七《志怪》记载:至正乙未正月廿三日,日人 时,忽闻东南方军声且渐近。惊走觇视,、它无所有,但见黑云一簇中, 仿佛皆类人马,而前后火光若灯烛者,莫如其算。迤逦由西北方而没。惟 葑门至齐门居民屋脊龙腰悉揭去,屋内床榻屏风俱仆。醋坊桥董家杂物铺 失白米十余石,酱一缸,不知置之何地。此等怪物,毫不可晓。 《五行志》还记载有清康熙十二年三月发生的一件追捕外星人的事。 当时有人看到一个黑面人在空中飞驰,身上红光闪闪,熠熠生辉,像是在 空中放火的样子。当官府捕快闻讯起来时,那人却忽然不见了踪影。 《清史稿·灾异志》则载有一例极似当今外星人掳人报道的事例。在 清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与众人人山砍竹。忽然在众目 睽睽之下失踪了,140多天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现,但是说话己语无 伦次,怪诞不经。 史料中的外星人记载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长 期未解的外星人之谜增添了古幽神奇的色彩,而且将为外星人的科学研究 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壶天录》(淮阴百一居士著)中曾记叙:“丁丑岁七月十七日。扬州 一士子夜读,忽北首墙上,光明若昼,以为邻人失慎重,急趋出视之,则 天半有一红球,大如车轮,华彩四射,流于云端,隐约有声,余光越三刻 ,始敛尽焉。次日,通城轰传,所见皆一,是夜,秦邮甓社湖中光更朗, 若自南直驶西北,后亦无所征验云”。“苏城于七月十六日,有火光一道 ,大若车轮,自东而西,如星之陨,如电之擎,露露有声,门外居民悉见 之”。以上两段文字,对不明飞行物之描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如 车轮之大小,发光强调甚巨,有生响,或自南至西北,或自东而西,飞行 速度之快,如“星之陨”,“电之擎”,目击者众多,全城居民“所见皆 一”,而其出现之地,皆在扬州附近,与沈括所记述的“扬州明珠”及东 坡夜遇“炬火明之”,恰恰巧合如一。 民国时,有人见到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各人看得眼花。 民国时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是夜,星光满天,却无 月色。各人正在险滩,瞥见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大可亩许。圆光中有一紫 一白两种色,此前彼退,此缩彼涨,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钟,白光便 不见,仅有紫光,在一圆光内渐缩渐小,初如笆,继如斗,如碗,如拳, 如指,忽尽灭。众人静坐呆看,其他游客见者,无不惊异万分,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P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