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超值彩图版)(精)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地球漫步 第一章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地球,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那么,小朋友你知道地球是怎么来的吗?它有哪些地貌和水域呢?咱们还是一起回家看看吧。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是固体行星,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18 世纪时,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星云假说”,他根据当时的天文观测资料推测在很久以前,宇宙中有一些冷却的尘埃微粒在旋转中互相吸引,形成一个大圆盘,圆盘继续吸引周围小而稀的物质,越来越大,越来越热,最后成了太阳。有些微粒在向大圆盘这一引力中心降落时向旁边偏转而围绕圆盘作圆周运动,这些微粒又各自形成小的引力中心,最后形成了围绕太阳运转的各个行星,其中有一颗就是地球。这个学说被大多数人赞同,后来还发展成了太阳系起源学说的一种。 地表的发展演变 地球形成之初温度较低,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后来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引起了火山爆发和强烈的地震, 逐步形成了高山、丘陵、平原。由于太阳的照射使地球温度慢慢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不断发生化学作用,各种气体上升到地球外部,形成了大气层,水蒸气在高空遇到了冷气流,便形成了降雨。大量的降雨使地球表面的洼地、沟谷充满了水,最后积水连成一片,原始的海洋就诞生了。有了阳光和水,地球上就慢慢地有了植物、动物。又经历了几十亿年,地球才变成今天的样子。 地球里面是什么 地球由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分为内核、外核。地球构造好似一个桃子,外表的地壳是岩石层,相当于桃子皮,人类以及其他生物都生活在这上面;地幔相当于桃子的果肉部分,是灼热的可塑性固体;外核相当于桃核,内核相当于桃仁,地核推测可能是高压状态下铁、镍成分的物质。地球越往里越热,地幔的底部可以轻易将铁熔化,外核中推测为像黏液一样,内核推测是一个炽热无比的固体球。 地球的形状 地球不是完全呈圆形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 千米,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两者差别十分微小,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人们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地球的运动 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样,地球一直在自己旋转和围着太阳转动,我们分别称之为自转和公转。 太阳为何东升西落 距今400 多年前,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著作中早已明确地说明,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太阳沿着天 空运行的现象,是地球绕着自身的地轴在自转,并且使它表面的不同部分在不同时间内向着太阳的结果。由于地球是无声无息带着我们一起转动的,所以以前有人就误以为是太阳在动,而不是地球在动。事实上,地球是由西向东自转的,所以我们看到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四季是如何产生的 地球公转产生了春夏秋冬4 个季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南半球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冬至日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绕着太阳所做的运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作公转轨道。地球绕日运动的轨道长度约 为94000 万千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天文学上通常所说的一年是365.25 天,即一个回归年。地球轨道为椭圆形,这决定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与太阳间的距离在不断改变。每年1 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作近日点,此时日地距离是14710...... 这是一本方便、实用的工具书。全书采用符合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分类方式,将浩如烟海的庞杂知识分门别类,章节划分和栏目设置科学、合理,逻辑性强,点面结合的巧妙安排,方便系统学习和快速查询。无论你的问题怎样天马行空,它都会像超级老师一样随时随地为你答疑解惑。 这是一本趣味横生的科普书。活泼生动的语言,简洁明了的讲解方式,让复杂的原理变简单、让深奥的概念变通俗。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小链接,对专业术语进行形象阐释、对主题内容加以拓展延伸,从不同角度辅助阅读,让你在快乐阅读中收获更多科学知识。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三维”书。本书配有1500 多幅彩色插图,各类风景、动植物、人物照片逼真再现真实场景,让你仿佛身临其境;精细的手绘插图、地图,直观的原理图和详尽的分解图与文字相互支撑,搭建出一座立体的科学博物馆,让抽象的科学知识跃然纸上,可观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