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作者: (清)蒲松龄|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4.90
折扣购买: 聊斋志异
ISBN: 9787536093515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蒲松龄生于一个趋于没落的书香世家,早年热衷功名,19岁第一次参加县府道考试,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考中了秀才。后来参加省试屡试不第,生活贫困潦倒,仅靠在淄川头等乡绅毕际有家里当塾师维持生活。这是蒲松龄生活贫穷、精神苦闷的时期,同时也是富于孤愤精神,创作精神旺盛的时期。蒲松龄51岁那年(1690),参加乡试再一次失败。在夫人的劝说下,他终止了这种既无谓又无望的拼搏,投身于文学创作。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1715年2月25日),蒲松龄倚着聊斋的南窗,在夕阳的余晖中溘然长逝,享年76岁。

内容简介

·导读· 《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苦心孤诣创作出 的经典之作。你想了解书生公子与狐鬼花妖的爱情故事 吗?你想了解俗世人间与鬼神世界的异同吗?你想了解 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吗?让我们翻开《聊斋志异》, 从本卷开始,开启一段奇幻浪漫的阅读历程吧。 卷一 王六郎 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 。饮则酹酒,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 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 ,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 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 。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 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 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 为长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 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询其姓字,曰:“姓王, 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遂别。明日,许货鱼,益沽 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 许驱鱼。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 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 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 。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 能无感。”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因亦 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 足悲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 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 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 明日,敬伺河边,以觇e其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 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 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 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 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 “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遂残二命,故舍之。 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 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数日, 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 ,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朝赴任。倘不 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贺曰:“君正直为 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惮修阻,将复如何? ” 1.中学生语文配套阅读经典,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推荐自主阅读书目。 2.名师导读。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语境,培养正确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文后拓展。精华点评,名师解惑,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延伸问题,发散思维,让阅读不止于文本。 4.详细注解。生僻字词注音、注释,扫清文言文阅读障碍,提升阅读体验。 5.随文旁批。解决阅读难点,剖析写作技巧,便于学生理解、摘抄、模仿。 6.知识链接,开拓眼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7.精选《聊斋志异》经典篇目,更适合中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