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店的女儿们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卢?德罗菲尼科,1941年出生于马耳他,现居住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在澳大利亚接受教育,获得了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担任过各种职位。 她的小说和短篇小说探讨了马耳他人的移民问题,特别是妇女移民、移民创伤、长期流亡以及对移居国家日益增长的热爱。她的小说在澳大利亚和马耳他均荣获多种奖项。 除了写作,卢对有机种植很有热情,她很爱自己的花园,在那里种植了各种花卉、水果和蔬菜。卢有四个子女和七个孙辈。 "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马耳他是热。比塞浦路斯还热。而且漫天尘土。搭出租车去 旅馆的路上,红色的沙尘围着他们打转。 “总是这么多灰吗?”她问出租车司机。 “不,小姐,我们正在遭遇一场沙尘暴,已经持续三天了。我 的妻子掸尘都快掸疯了。她刚弄干净,尘土就又回来了。我跟她 说,别弄了,等沙尘暴过去吧。但她就是不听。她觉得她能战胜 它。”他摇着头对她说。 “从英国来?”他问她。 “不,澳大利亚。” “我所有的叔叔都在那里。” “在哪个州?”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他们去那里已经很多年了。” “我的外婆是马耳他人。”她说。 “她是在哪里出生的?” “她告诉过我她们生活的地方,让我看看。”达芙妮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我的发音可能不对。贝尔特—塔夫。对吗?” 她问。 “比尔特—塔夫。”他纠正道。 “他们曾在那里拥有一家甜品店。但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她猜想时至今日,她所有的亲戚一定都已经过世了。” “那可不好说,小姐。有些人能活很久的。” 一辆卡车忽然逼了过来,他连忙转向。 “以前在比尔特—塔夫有一间很大的甜品店。名叫维斯孔蒂, 雇了很多人。我父母婚礼上的糕点就是他们做的。妈妈,愿她安 息,她曾经告诉我,他们做的蛋糕是马耳他最好的,当然也不 便宜。” “那家甜品店还在那儿吗?” “我不知道,小姐,我不住在那一带。” “房子一定还在那儿,”临行前外婆告诉她,“那是 55 号,但 我不记得街道的名字了。它就在教区教堂的后面。你真的要去 吗?我跟你说,那真没什么特别的。你不要失望。” “外婆,怎么好像你就不想让我找到它似的。” “别傻了。那真是间很小的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那它是什么样子的?” “一边是黑通通的厨房,另一边是我外婆的卧室。对面有个大房间,里面堆满了杂物。我觉得那里以前可能是马厩之类的。楼 上有三个房间,再上一层楼屋顶下面还有一个房间。冬天冰冷, 夏天火热,那是我的卧室。另外有个花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花 园。记忆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那房子里有你美好的回忆吗?” “亲爱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然是有的。” “想我给你带点什么回来吗?” “不,亲爱的,平平安安地回家就行了。” 这一天她终于走在了她外婆多年前走过的街道上。达芙妮找到了教堂广场,广场的一角真有家甜品店。贝蒂蛋糕。一排排的 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蛋糕和饼干。 “以前我外婆家在这附近开过一家甜品店,”她对柜台后面的女士说,“我来这里寻找她的家人。” “她叫什么名字?” “弗朗西丝?阿塔尔德。”达芙妮说。 “不对,五年前我是从查理?布里法那里买的这家店。他们家经营这家店已经很多年了。” “这附近还有其他甜品店吗?” “据我所知没有了。”那妇人说。 她抬头看了看街对面的酒吧。 “看到那边独自坐着的老人家吗?这家店以前是他的。他能给你更多的信息。等一下,我带你过去问问他。” 达芙妮在一边看着,他们俩快速地、大声地用一种她听不懂的语言交谈着。 “小姐,他说,他父亲从一个人手中买下了这家店,那个人在比尔特—塔夫的另一边买了另一家店。他说里古?萨马特可以告诉你关于他们的情况。” “我上哪儿能找到他?” “看到那边那条街了吗?”女人指着右手边一条狭窄的街道说。 “沿着那条街走,过了乔酒吧右转,一直走到那条街的尽头,然后左转。你不会走过头的。那是最后一间房子。如果你迷路了,就 向人打听里古。这里的人都认识他。你等一下。”她说着叫住了一个路过的女人,“塞拉菲娜,这位女士要找里古。你也住在那一 带,能把她带过去吗?”“好了,”她对达芙妮说,“忘记那些方向, 塞拉菲娜会带你过去的。” “从英国来?”塞拉菲娜问她。 “不,澳大利亚。”达芙妮答道。 塞拉菲娜停下脚步看着她。 “我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她说。 “是吗?哪里?” “悉尼。我八岁那年,随我妈回来这里。我再也没有去过那里。”她说。 “你想回去吗?” “哦,是的!但路费太贵了。我在澳大利亚有很美好的回忆。 学校什么的。刚回马耳他的时候我很难过。一直哭,我非常想念我的朋友。这里一切都不一样。但我又能怎么办呢?我那时还很 小。后来我长大了,结婚了,有了四个孩子,再也没有搬过家。” “你的母亲为什么会回来?” 塞拉菲娜眯起眼睛,目视前方。 “我的外婆病得很重,母亲回来照顾她。后来外婆死了,我们留了下来。” “我们到了。那是里古的房子,看,55 号。去敲门吧,他在家的。” 里古?萨马特,矮矮胖胖。 “他大概七十岁。”达芙妮想。 他长着浓密的黑发,棕色的眼睛,眼皮上的两道眉毛,仿佛盖在房子上的茅草屋顶。 “早上好,”她笑着说,“我找里古。” “有什么可以效劳的吗?”他站在门口问她。 “嗯,我想向您打听一下您家以前在这里开的一家甜品店。” “谢天谢地!有那么一瞬间,我还以为你是那种顶着烈日走街 串巷,劝别人改变信仰的疯子呢。进来吧。”说着,他敞开了大门。 从走廊里,她就能看到外婆提起过的那个花园。里古把她领进一间侧屋,四壁都是书,他让她坐在一张桌子旁,桌上堆着些文书。 “先告诉我,你是谁。”他说。 她坐得笔直,像个进了考场的学生,她看着老人,不知道自己贸然来访,打乱他的生活,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我叫达芙妮,达芙妮?科斯塔,我是澳大利亚人。”她说, “我的外婆总说,她是一个甜品师的女儿,他们曾有一间甜品店, 一间很大的甜品店就在这附近。甜品店的女士告诉我,她的店以 前是你们家的。我想知道我外婆说的甜品店是不是就是这一家。 我只是想拍几张照片带回去给我外婆。” “你外婆叫什么名字?” “弗朗西丝?阿塔尔德。”她答道。 “你是说弗朗西丝?韦拉?”他问她。 “不,是阿塔尔德。” “我说的弗朗西丝,是我的姐姐,她很久以前失踪了。让我想 想,大约五十四年前在悉尼失踪的。” “我外婆从没去过悉尼,而且她现在还健在。”达芙妮说,“所 以我们说的一定是两个不同的人。” “也许是,也许不是。我说的弗朗西丝嫁给了弗兰克?韦拉。” “我外婆总说她是个单亲妈妈,从未结过婚。” “那我们说的不是同一个人,因为弗朗西丝嫁给了一位住在澳 大利亚的邻居,他姓韦拉。” “阿塔尔德是她的娘家姓吗?她的娘家姓是什么?” “真奇怪,我居然不知道,我本该知道的。我知道她父亲叫罗伯特,她很小的时候他就去世了。她母亲利西娅嫁给了我父亲。 " 【编辑推荐】1.这是一部关于爱、失落的纯真以及奋斗的小说。它是对马耳他女性生命的赞颂,展现了她们的坚韧和紧密的家庭纽带。2.第一本引进中国的马耳他小说,涵盖其不同历史阶段:被殖民、战争和移民热潮。3.一本女性家族史,是女人在不同时代的艰难求生塑造了我们的历史。4.girl‘s power的充分彰显,girls help girls的绝佳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