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与玫瑰 (印签+书签)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传播学与文学。曾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理想国译丛”联合主编。 主要作品 《自由在高处》 《未来的雨都已落在未来》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寻美记》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西风东土》 《追故乡的人》 《这个社会会好吗》 《重新发现社会》 《思想国》
内容简介
当红玫瑰变成黑玫瑰 《慈悲与玫瑰》出版时我正在牛津访学,还记得当时跨空连线时的热闹场面,以及嘈杂不清的小提琴曲。一晃七年过去了。回想起来那一年可以说是我在写作上的分水岭。我决定从社会回到自身。 此前虽然写过几本书,自知离理想人生甚远。唯一能安慰半生的,似乎只有“清高勤苦”四个字。我曾经在海河边的李叔同故居看到这几个字,那天站在那牌匾下停留了许久。一时 的感慨是从前的人活得呕心沥血,也喜欢留下墨宝,而现在的人流行的是留下表情包。 类似的场景是在梁启超的饮冰室纪念馆,也是为了四个字——无负今日。 我意识到很多年来我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而人如果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就是再“清高勤苦”、再“无负今日”也是枉然。剩下的恐怕就只有顾影自怜的清高了。 之后,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除了诗歌,还有小说。那是我踏入社会之前的梦想。我无法挽回逝去的时光,但至少知道这些年荒芜了哪些田地。我曾经梦想在那里播种我所有奉献给人间的食粮。 而就在我迷途知返时,疾病一次次找上门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我都会为人生尽力。我们来到这世上,唯一可以仰仗的机会不是国家有多强大,父母有多富 裕,朋友有多亲密,而是自己所能拥有的一点一滴感受,一寸一寸光阴。 简单说,带着自己的心去创造,去爱,去热爱。 平常深居简出,我是那种忙到没有时间忧愁的人。虽然时间总不够用,再版《慈悲与玫瑰》表明我并没有抛弃过去的东西。如果有机会还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些。包括《自由在高处》的再版,我亲自做了封面,这次保持了前面的风格。依托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内容上我特别创作了一组“玫瑰战争”附在书里。这是前天晚上睡觉前突然想到的,迫于时间以及必要的节制,只能在隔日上午草草完稿。 如果后面有充足时间,我想把这个创意做完,叫《海边的西西弗斯》或者其他。从面包到玫瑰,人类斤斤计较,风雨兼程,流血牺牲,最后却只换回红玫瑰变成黑玫瑰的结局,想想这一切也是足够荒诞。 然而这恰恰是历史一遍遍重演的。对此有疑惑的人们,只要翻开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大概就能体会一二。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说人要有理想,人要为理想奋斗,直到有一天看穿世相,才知道有理想的人也会互相为敌。欲望那么多,世界就这么大。而有的人要的不是玫瑰,而是要别人栽种的玫瑰。一个人的理想对另一个人而言可能是恶梦。 这是人类的困境。谁也不会否认,今日世界再次走到了悬崖边上。 此时我更想说的是,仅有玫瑰是不够的,还要有慈悲。无论是对自己,对他人,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