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者生存4
作者简介
李海峰(微信号:guiyouQ) 知名培训师、企业顾问、独立投资人、畅销书出品人、DISC+社群联合创始人,亲自认证5000多名授权讲师。从2020年到2024年,连续5年被评选为“当当影响力作家”。 张弛 《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编,声音作品获国家级一等奖。 肖逸群(微信号:xiaoyiqun914) 星辰教育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恒星联盟发起人,恒星私董会主理人,福布斯环球联盟创新企业家执行会长,拥有3000万粉丝。
内容简介
镖哥个人成长记 ■ 镖哥 我是哪里人? 我是一名“80后”,来自云南临沧的一个普通家庭。当时,我的家乡还是一个贫困县,除了茶叶,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经济来源,所以我小时候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不好。但同时,我也是富有的——我有爱我的哥哥、姐姐、妹妹和弟弟。 为什么在升职加薪后选择离职? 2003年,我从大理学院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后,通过学校的安排,进入东莞一家港资企业工作。在那批十几位同学中,我是唯一的男生,因此被安排到仓库担任程序烧录员,负责为手机芯片烧录特定的软件。半年后,由于我的表现不错,主管提拔我为仓管员,不再需要从事重复性的工作,工资也涨了几百元。 日常的仓库发料和记账工作我还能应对,但有一次,我和同事出差去惠州收取物料,要搬几十箱重达几十斤的电脑主板上车,回到公司还要搬下车,这时我就已经下定决心辞职(那时,同学们已全部回家)。 我第一次为工作目标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这次工作并没有让我运用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当时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技术工程师。所以,工作1年后,我攒够了学费,在同事和主管的疑惑目光中,我前往相距400多千米的一个城市,报名了一所职业培训学校的半年制课程(之前学校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2004年底,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和实操培训,我终于结业了,对目标工作也充满了期待。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虽然学校推荐我去东莞的一个知名企业工作,但不是技术岗。至此,我想通过半年职业培训转型为技术人员的目标以失败告终,因为我知道,在公司内部,要想从其他岗位转向技术岗是很困难的事。 为了工作目标,我第一次独闯深圳 在新公司工作了3个月后,我不甘心就此放弃,决定独自前往深圳闯一闯,不再依靠培训学校的推荐。那时的社会治安不是很好,独自外出寻找工作,我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 2005年初,我约了一个小伙伴一起离职,怀着不安与期待的心情坐上了从东莞开往深圳的大巴,开启了我艰难的求职之旅。 我买了地图,查询公交路线,找住宿,走访人才市场(准确地说是职业介绍所),投简历,跑一个又一个工业区,直到两脚起泡、鞋底破损,只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公司门口的招聘广告。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要找一份与技术沾边的工作的确不容易。 在跑了几十个公司后,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最终找到了一份电源产品维修的工作。入职的那一刻,我欣喜若狂,做好了大显身手的准备。 从理论到实践,我不断分析和解决产品问题,不到1个月就完全上手。几个月后,好像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遇到的所有问题我都可以很快解决,但工作开始变得重复,分析工作也变成了例行公事。 寻找新的工作 意识到当前岗位技术提升的空间有限后,我开始关注当时市场上最流行的MP3和MP4产品。一方面,这些产品比较新颖;另一方面,它们的技术更复杂,对我的技术水平提升会有帮助。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前往书店寻找与产品技术原理相关的书籍,深入学习。但由于这些产品较新,市面上很难找到相关的书,我跑了很多地方才购得所需书籍。 (2)了解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特别是附近的公司。我发现一个工业园有两家公司涉及此类产品的生产。 (3)时刻关注招聘信息。当这些公司发布招聘广告时,我马上投递简历并参加面试。虽然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但凭借对产品技术原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做上一个产品的经验,我最终面试成功了。 连续四年升职加薪,并从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 2006年初,有两类产品实战经验的我开始对薪水有了更高的期望,于是,我留意机会,又跳槽到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薪水也翻了一番。这家公司为国内音视频播放器的头部品牌提供生产服务,拥有800多名员工。也就是在这里,我连续四年升职加薪,而且每次都是老板主动提出。我从生产部维修员,晋升为技术部的技术员、工程师、主管,最后晋升为技术部经理兼项目经理。 其间,为了实现从技术岗位向管理岗位的转变,提高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我在2年内进修了北京理工大学的项目管理专业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自考),且一次性通过了所有考试。 帮助一家成立3年的公司成为某世界500强企业的一级供应商 2012年,我被客户挖角,加入了一家研产销一体的新公司。最初,公司几乎没有正规的流程,由我和副总(研发股东之一)主导,从0开始搭建公司的流程和体系。 3年后,我们成功通过了3轮严格的审核,使公司成为某世界500强企业的一级供应商。 两年内完成四件人生大事 2016—2017年,当时的老板曾这样评价我:“在短短两年内,你完成了别人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包括买车、买房、结婚和生娃。”而我觉得,只要有目标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先后管理公司的3大部门,助力公司成为行业头部公司 我在同一家公司先后担任工程、研发和品质三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最多时一个部门有60多人。我以产品质量为抓手,通过不断达成质量目标,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提高了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公司连续11年实现盈利(包括3年疫情期间),成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 在原来的圈子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板认为我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在公司的关键时刻,他敢把一个我完全没负责过的部门直接交给我管理,而且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我都帮助公司渡过了难关。 我的同事认为我是一个严肃、严谨的人,工作中很少看到我笑。我的下属得到我的表扬比得到几百元的奖金还要开心。 我自认为是一个积极、乐观、热爱学习、不断追求成长且善良的人。 成长中的迷茫 虽然我的工作相对稳定,但我不想让自己停滞不前。因为在公司里,我已经负责过几乎所有重要的部门,再往上面就是老板,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我经常思考如何才能继续锻炼自己,继续成长?我确实遇到了困惑。 向行业专家学习,升级知识体系 思考再三,我决定开始升级个人的知识体系。虽然我有近15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但我还是购买了全网所有与我专业相关的课程。最多的时候,一个平台上的几十门课程,我全部学习。我期待通过学习,对企业管理进行一些创新。虽然这部分学习是为了现有工作,但大部分是我自己主动、自费学习的,包括单次学费近万元的线下课程。 因服务的主要是海外客户,我先后通过了国际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国际注册质量总监(CQD)和国际注册质量成本推进师(CQCM)认证。 经过1年多对行业知识的大规模学习,自己有了很大成长,夯实了专业基础。但这还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我再一次陷入了迷茫。 破圈学习,扩大学习领域 我经常听到一句话:“你在一个公司取得成功,并不一定是你自己优秀,而是平台放大了你的能力。”我开始好奇,如果我没有这个平台的资源,包括职权,我到底有多大影响力,自己实际的成事能力如何? 带着这份好奇,除了对企业管理的相关学习外,我开始破圈学习,扩大学习领域,如知识付费领域和投资领域。在近一年时间里,我在学习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六位数。 破圈后的收获 通过破圈学习,我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例如,受猫叔的影响,跟随孔蓓老师、查克博士等大咖实战半年,其间还深度参与了三次大事件,自己有了全方位的成长。后来接触了海峰老师,他的影响力让我非常惊讶,我果断靠近他,在高能的圈子中浸泡也是一种滋养。我看到了自己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破圈前,老板认为我很靠谱;破圈后,老师、同学也认为我很靠谱,刚认识两个多月的同学敢把五位数的班费交给我管理。破圈前,我对团队和家人很少给予鼓励和赞美;破圈后,我经常鼓励团队小伙伴,肯定家人。从不过结婚纪念日到隆重地过,家庭关系从时不时争吵、内耗到现在婆媳关系融洽。破圈后,我发现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我运用之前的企业管理经验,如项目管理能力和目标达成经验,成功完成了很多新领域的工作,如社群运营、线下大会,首次独立操盘一位老师的第一次公开课,商品贸易总额(GMV)达到60万元。破圈后,我花1小时帮助新圈子的人梳理个人目标,从明确目标、拆解目标、确定目标达成路径到制定行动计划。通过花半天时间看现场、了解管理体系等,我解决了困扰中小企业老板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管理问题(辅导完后,有的老板还想高薪挖我的下属成员)。 未来的愿景 回顾过去20年的历程,我一直在默默地成长。过去,我对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很少进行提炼和总结,只知道埋头苦干,也很少帮助不在身边的人。 破圈后,当我体验过咨询、教练、实战、陪跑的服务,感受到了被滋养和成长的喜悦,我开始注重萃取成功的经验,帮助其他人改变并取得成功,这个过程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大志,那就是用我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帮助10000人更高效地达成个人目标和实现自我成长,同时帮助600家中小企业解决管理问题,提升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正所谓没有稳定的职业,只有稳定的能力。我将不断修炼自身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挖掘你的潜能,激发你的活力,为全世界增光添彩。38个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的人,为你赋能。 ★ 畅销书出品人李海峰、《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主编张弛、恒星私董会主理人肖逸群共同主编,挖掘你的潜能,为全世界加分。 ★ 双色印刷,双封设计,随书赠送精美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