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演进与观念建构(我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研究1815-191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章 扩散与下沉: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行 中国报学史第一人戈公振曾说过:“新闻之‘新’ ,由时间之距离而起。”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就伴随 着对信息的需求,而信息具有时空传播的特征,即信息 传播体现为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或者时空同步的传播 。原始社会在大河旁边的石头上画上鱼的形象,是为了 告诉后来者这条河里有鱼;奴隶社会的周代建立烽火台 ,是为了能够突破空间阻隔在最短时间内传递外族入侵 的信息;封建社会已经开始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系统 和定期向全国各地发出的邸报,目的是将朝廷的各项信 息传递给地方官员和边境军人;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报 刊业已经成为专门的信息产业类型;而在现代社会,我 们经常所说的“直播”,就是一种在同时间内跨越空间 的传播方式。 对于报刊业来说,发行工作就是将要所刊载的信息 ,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最广的区域,送达最多的受众 。因此,发行工作与时间和空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 第一节?我国传统报刊的发行情况 一、报刊业发行工作及发行范围 就报刊传播的全流程来说,主要包括采、写、编、 印、发等几个环节。其中,采写编是新闻作为信息产品 的生产环节,主要完成者是记者、编辑等岗位。采访, 是指记者对社会上发出的众多事件进行新闻价值的评判 ,从中选择出值得报道的事实,进行采访等信息搜集、 整理工作;写作,是指记者在完成新闻事实资料的搜集 和整理工作以后,将其转换为新闻文本的过程,无论是 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体裁,都属于写作范畴;编辑 ,是指记者完成的新闻文本,还需要编辑根据办报方针 和体裁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衡量,进行内容的增减加删、 版面位置的确定等工作。通过采写编,新闻文本就已经 完成,这是报刊业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编辑工作完成后,就进入印刷环节。报纸的特性决定了 其属于一次性产品,即报纸内容是每天或者定期更新的 ,那么承载新闻文本的纸张也就需要每天或者定期进行 印刷,不能被重复使用。印刷环节完成以后,就进入最 为关键的发行环节。 “报刊发行,指报刊经由分送机构输送散发至读者 的过程。”发行就是要将印刷厂印刷好的报刊,通过各 种方式和途径递送到订户的手中。“发行是报刊走向受 众的主要环节,是报刊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途 径,也是报刊生存和发展命脉。报刊发行现象与报刊同 时出现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长河,与报刊业的兴衰荣 枯关联紧密。”发行对于报刊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报刊业来说,发行就是希望能够将刊载信息的报纸 ,在最短时间内,送达最广阔的地理范围,被最广大的 受众所知晓。 由于用户是分散在各个特定的地理位置的,那么发 行工作必然就带有空间性的特征;又由于报刊这种产品 是高度关注时效性的新闻,因此发行工作也必须要在一 定的时间限定范围内完成。由此,发行工作的时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