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728/20/20210728205023445.jpg)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
ISBN: 9787533943134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2卷)。
窝里斗开始 郑庄公跟他亲妈和弟弟都翻脸了。 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即春 秋的第一年。也就在这年,立国二百年的以色列被亚 述灭亡,只剩下犹太王国苟延残喘。但,亚述灭以色 列是见惯不怪的外族入侵,郑国这边却是地地道道的 祸起萧墙。春秋史以母子兄弟的窝里斗来开篇,虽然 要算碰巧,却也意味深长。 先看人物关系。 本案的男一号,当然是郑庄公。庄公是郑国第三 任国君,郑武公的嫡长子,名叫寤生。武公的正妻是 申国的公主,史称武姜。武,是丈夫的谥号;姜,则 是娘家的姓。申国据说是伯夷之后,姓姜;郑国则是 厉王之后,姓姬。武公娶武姜,不过姬姜两族长期通 婚之一例。 武姜给武公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寤生,老二叫 段,都是嫡子。刀兵相见的,就是这哥俩;翻脸不认 人的,则是寤生和武姜母子。 奇怪!亲妈亲兄弟,血浓于水,怎么就水火不容 呢? 据说是因为武姜不喜欢老大。不喜欢的原因也很 怪异,据说是因为老大出生时两条腿先出来,着实把 武姜吓了一大跳,因此管他叫“寤生”,也就是“倒 着生”。 倒着出生的寤生,从小就不受疼爱。后来有了弟 弟,老妈的一片爱心便全部给了段,甚至多次在床上 吹耳边风,要武公立段为太子。只不过,未遂。后来 武公去世,寤生接班,武姜又为段讨封地。这时武姜 已是老夫人,相当于后世的太后,自然得逞。叔段如 愿得到了京邑,从此人称“京城大叔”。大,就是太 ,也读太。京城大叔,就是“住在京邑的郑君之头号 弟弟”。 叔段得到京邑之后,便开始扩军备战,图谋不轨 ,《左传》称为“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完, 就是高筑墙;聚,就是广积粮;甲是甲胄,兵是兵器 ;卒是步兵,乘是车兵。总之,叔段建立了“反政府 武装力量”,武姜则在郑都充当卧底和线人。鲁隐公 元年,叔段自认为羽翼丰满,计划偷袭郑都,武姜也 做好了开门接应的准备。郑庄公得到消息,派大夫子 封率领二百辆战车伐京。京人闻讯,立即宣布与叔段 划清界限。叔段无力抵抗,只好狼狈逃窜到鄢。庄公 当然不会让他在鄢安家落户,便挥戈东进。五月二十 三日,叔段再次逃亡。只不过这一回,他逃到了卫国 的共(读如恭),从此叫共叔段。 叔段逃到共以后,郑庄公把武姜迁到了城颍(今 河南省临颍县西北),宣布母子二人恩断情绝,不到 黄泉不再相见。 春秋编号第一大案,大体如此。 但,此案可疑。 郑国的受封之地,原本在今陕西省华县,后来迁 到今河南省郑州市和新郑市之间,靠近现在的新郑市 。因为是新的郑都,所以叫新郑。郑庄公的郑,就在 这里。那么,它跟叔段受封的京、避难的鄢,又是什 么关系? 二者之间。 请看地图。 京,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位于新郑西北;鄢,在 今河南省鄢陵县,位于新郑东南。京、郑、鄢,刚好 连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说,叔段从京逃到鄢,要路过 新郑。这种逃亡路线,岂不怪异?难道段的本意,是 要去投案自首?或者庄公的战车开过来时,段是像贼 一样夜行昼伏一路狂奔的? 再说了,鄢与京,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新郑, 不大可能是段的地盘,也没听说他在那里有什么盟友 。他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郑国的西北部,最远到廪延 。廪延在今河南省淇县和滑县南,延津北,跟鄢可谓 南辕北辙,八竿子打不着。跟共,倒是近。共,在今 河南省辉县,而且当时是卫国的地盘。事实上叔段到 了共,就平安无事,庄公也没派人去捉拿或暗杀,反 倒自我检讨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 四方”。因此段的逃亡,应该是由京而廪延,再到共 。甚至逃到廪延,说不定就安全了,为什么要往鄢跑 呢? 这就只有叔段自己知道了,历史上没有任何解释 。 更难解的,是郑庄公。 我们知道,郑庄公是春秋最早的牛人,之后才轮 到齐桓和晋文。他即位时,郑立国不过半个世纪。然 而在他掌权的四十三年间,郑却崛起为中原第一大国 。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政治家,为什么会让叔段肆意 妄为长达二十二年之久?。难道他对段的狼子野心, 事先竟毫无察觉,也没有任何人提醒和劝阻? 当然有。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