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作者: 吴乐旻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4.40
折扣购买: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ISBN: 9787521750577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讲授宏观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史,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史。目前在Theia Insights担任董事和首席经济学家。

内容简介

前言 一个行星上的智慧生命只有在开始思索自身的存在 时,才算真正成熟。如果外太空的高等物种访问地球, 那么为了评估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应该问的第一个问 题就是,“他们发现进化论了吗?”30多亿年来,生物 存在于地球,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直到有一天其 中的一个终于理解了真相。他的名字叫查尔斯·达尔文 。说句公道话,其他人也曾触及零星而模糊的真相,但 是达尔文是第一个对我们为什么存在给出一套自洽的、 站得住脚的解释的人。如果好奇的孩子问起本章标题里 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类?”),是达尔文给了我 们一个合理的答案。生命有意义吗?我们为何而活?人 是什么?面对这些终极问题,我们再也不用诉诸迷信。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第一章第一节 ,1976) 历史的代码 第一次读到上面这段话时,我还是个经济学专业的 本科生。那时我就想:如果外星人还想知道地球人对社 会发展的认识水平,那么他们该问什么问题? 我认为,要是以重要性与奇特性来衡量,人类发展 史上最引人瞩目、最值得追问的现象,就是现代经济增 长的起源:如果一个星球上的生产力爆炸已经启动,享 受其成果的智慧生命理解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吗? 如果把外星人的第一个问题称作“物种起源之谜” ,那么我们不妨把第二个问题称作“富种起源之谜”: 人类,这个物种,是怎么变富的? 2008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经济史学家格里高 利·克拉克出版了一本书,A Farewell to Alms (Clark, 2008a)。书里有一张克拉克教授信手绘制的 世界人均收入变化图。 这张图代表了一个当代学者对人类经济史的认知: 人均收入曾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停滞—虽有波动起伏, 但不见持续增长的趋势—直到工业革命发生,才在一部 分地区开始持续稳健地增长。 从停滞到增长,转折点出现在1800年左右。在那之 前,大约一万年的农业时代里,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食物有限而单调,一两种谷物就能占据食物的八成 以上。营养匮乏使男性平均身高停留在160厘米甚至更 矮。疾病在密集的人群中传播不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还比不上狩猎采集时代的祖先。 农民是生产食物和被服的专家,却为什么总在温饱 线上挣扎?土地有贫瘠有肥沃,农艺或先进或落后,君 主可仁慈可残暴—然而不管这些条件怎样组合,为什么 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仍然陷于饥馁贫寒? 所谓富种起源之谜,其实是两个谜叠加在一起。 1800年以前,人类为什么穷?1800年之后,人类是怎么 变富的?其中第一个谜又是第二个谜的基础。不理解一 开始为什么穷,就无从理解后来的转折。 1798年,一位英国牧师托马斯·马尔萨斯,在他新 发表的《人口论》中指出:人类之所以永远挣扎在温饱 1.挑战权威理论,寻找颠覆性答案。200多年来,看似最简单的马尔萨斯理论居然是错的。作者为研究经济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从达尔文史观对历史整体进行重新诠释,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2.逼近历史的真相,发现学科的美感。历史的真相也许比马尔萨斯想象得更暗黑、更瑰奇、更深刻。作者对低阶规律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缜密推理背后的学术素养,以及破旧立新的宏大野心,让人读来感到酣畅淋漓。 3.探讨前沿理论,回应主流观点。全书逻辑相连,层层递进,用纯经济学的方法和语言探讨关于人类文明的基础性问题,帮助读者学习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即通过简单易懂的模型,贴近经济学的实用价值。 4.国内外经济学界知名学者钱颖一、兰小欢、唐世平、赖建诚、文一、乔尔·莫克尔、泰勒·考恩、布赖恩·赖特等鼎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