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

史记选
作者: (西汉)司马迁|责编:黄海阔|校注:张大可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60
折扣购买: 史记选
ISBN: 9787570231959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意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此书被公认为我国史传著作的典范。 张大可,1940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研究所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

内容简介

导言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历 史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著作,为 司马迁撰写。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 城市西南高门村)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 想家,西汉史学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他幼年耕 读于故里,十九岁时家徙茂陵,入京师长安,二 十岁时游大江南北,考察风俗,网罗天下佚失旧 闻,二十九岁,入仕为郎中。汉武帝元鼎六年( 前111年)为郎中将,奉使西南夷设郡置吏。元 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读史 官所藏图书,获得了有利的修史条件。太初元年 (前104年),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 初历,并加紧了《史记》的撰述。七年后,即天 汉三年(前98年),为李陵降匈奴事辩解而下狱 ,惨遭腐刑,蒙受了极大的屈辱,痛不欲生。但 每当轻生之念萌生,司马迁耳边就回响起父亲临 终时的遗教,以及自己发愿完成一代大典的决心 ;同时眼前展现了一幅幅古人发愤著述的画面。 自古以来,权贵富人生时显赫,死而名灭,多到 不可胜记,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毅力、崇高品格而 且做出了一番事业的人才能名垂后世。这就是司 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一唱三 叹、反复申说的“发愤著书”说。遭李陵之祸, 使司马迁的人生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从个人 的悲怨中解脱出来,发愤撰述。出狱后任中书令 ,虽尊宠任职而心如冷灰。他把自己的愤懑和不 平倾注在《史记》中,成为“一家之言”,表达 了鲜明的爱憎感情;他同情人民的苦难,揭露专 制统治的黑暗,留下了宝贵的实录作品,这一精 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司马迁自题其书曰《 太史公书》,东汉末通称《史记》。传见《汉书 》卷六十三。 下面评介体大思精的《史记》。 什么叫体大思精?体大,指《史记》的五 体结构和系统性;思精,指《史记》内容的全面 性、系统性和进步性。《史记》内容丰富,贯通 古今,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用五十二万多字 ,写了三千年历史,文字简练而知识包罗万象, 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鲁迅评价《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说《史记 》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都达到了高峰,是一部人人 必读的奇书。 说到《史记》的结构,它是司马迁精心创 作的一个人工系统工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史记》由五体构成:一、《本纪》十二篇;二、 《表》十篇;三、《书》八篇;四、《世家》三 十篇;五、《列传》七十篇,总计一百三十篇。 五体,名称不同,写作方法也不同,记载 "名师推荐 学生课外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