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何管到如何不管(企业自运行机制设计)(精)

从如何管到如何不管(企业自运行机制设计)(精)
作者: 戴天宇|责编:裴蕾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从如何管到如何不管(企业自运行机制设计)(精)
ISBN: 9787301313022

作者简介

  戴天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副主任、企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国立南方企业设计院总设计师,原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管理制度设计中心主任。   新范式经济学创立者,新范式金融学创立者,“企业设计”新兴学科群创立者。   理学/工学双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的学习经历,外企、民企、国企、政府的工作阅历,使得其原始创新的“企业设计学”既清新又接地气。   已出版著作:《无为而治:设计自运行的企业制度》《经济学:范式革命》、《新范式经济学》、《新范式金融学》《企业基因工程:商业模式全新设计》,均为新兴学科开山之作。

内容简介

前? 言 管理学:涅槃与重生 21 世纪,管理学进入了大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包括日新月异的研究对象、 与时俱进的学科逻辑和改弦易辙的哲学指导思想。 首先,是管理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人”的面目一新。 2018 年 1 月 1 日,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式的时刻,因为在这 一天,第一批 00 后成年了,站在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 时间是一个伟大而 又无情的造物主,它把“油腻”的中年人变老,扫进历史的角落,然后张开双臂欢迎新人类、新新人类登上舞台的中央。 曾几何时,有太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抱怨说 90 后“任性”难管,如今, 面对更加“任性”的 00 后,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换位思考,站在 90 后、00 后的角度,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不是年轻人跑得太快,而是我们走得太慢;不是年轻人过于新潮,而是我们已 然落伍;不是 90 后、00 后难管,而是我们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落后 于时代了。用管理 60 后、70 后的方式去管理 90 后、00 后,在现实中必然会 因为不合时宜而变得磕磕绊绊。 有企业家会问:我们一直在学习,学习现代管理学前沿,怎么可能跟不上 时代潮流?问题是,所谓的现代管理学早已不再“现代”。自 1911 年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rick Winslow Taylor)出版《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创立科学管理学派,一脉传承至今, 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管理学即便不能说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但也肯定谈不 上激情燃烧、青春飞扬了。 新的时代,新新人类,自然需要新的管理范式,以配合他们的青春、个性 和自我意识。这实际上意味着,管理学正亟待一场朝气蓬勃的大变革。首先需 要改变的,就是管理学的视角或者说我们怎么看企业。发端于 20 世纪初机械 化生产时代的现代管理学,浑身上下都打上了深深的机械烙印,注入了浓浓的 机械思维,所谓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全都 与机械有关;奉为圭臬的管理原则——标准、规范、统一、精细、精益——全 都是机械逻辑;就连员工,也被当做一颗颗“螺丝钉”。 在现代管理学中,员 工是螺丝钉,企业是机器。可以这样说,所谓的现代管理学,从头到脚,从里 到外,就是一套机械思维范式。 机械时代渐渐远去,网络时代快速来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我意识 强烈、自我个性张扬的 90 后、00 后,还会甘心当好一颗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吗?不会!所以,我们不能再用老的机械眼光去看待企业了,不能再用“标准”“规 范”“统一”等机械模板去要求员工了,而要改用开放、包容的大视野,将企 业看成是一个多彩的人的生态系统,不同年龄、脾气、秉性、爱好的人从天南 海北汇聚在一起,既有栋梁之材,也有杂花野草,人生观有代沟没关系,价值 观不一样没关系,所有人最终都会在矛盾摩擦冲突中走向生态融合,形成一个 多物种并存的社群生态圈。企业是一个生态圈,必须换用生态的视角去看待企 业和对待员工,这是管理学需要重新树立的生态思维范式。 其次,是管理学的核心逻辑依据——“生产关系”的气象一新。 新新人类只是一个方面,生产关系的历史转折才是更大的挑战。社会经济 的持续发展变迁,日积月累,已经使得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或者说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从过去的“企业拿剩余”逐步 转向为“员工拿剩余”。这对现代管理学提出了根本挑战,其理论体系的基础 逻辑正在面临无法逆转的倾覆。 曾几何时,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经济学家绞尽脑汁,费尽心思,绕 来绕去,终于证明了天底下最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应当是“员工拿固定,企 业拿剩余”。可笑的是,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随处可见无抵押贷款的小广告,资本过剩了,不再稀缺了,真正稀缺的是具有独特个性、独特思维并能进行创 新的员工!稀缺对象改变,博弈地位逆转,企业只是平台,员工才是主角,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和经济分配关系也随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越来越多地出现“企业拿固定,员工拿剩余”。 从“员工拿固定”到“员 工分剩余”再到“员工拿剩余”,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格局的变化趋势,意味 着传承百年的现代管理学的内在逻辑必须重建,相应地,企业管理方式也将“天 翻地覆慨而慷”。 类似的进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在农业社会,农民种粮食,土地是命根子, 但土地却掌握在地主手中。早期的分配规则是“农民拿固定,地主拿剩余”;中期, 为了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改成“地主和农民按比例分成”;后期,随着工 业化、城市化的兴起,农地不值钱了,不再是稀缺之物,分配规则就变成了“地 主拿固定,农民拿剩余”(表 0-1)。 新的时代,新的生产关系,需要新的管理范式。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率先 开始了新的实践探索,譬如海尔集团。当许多企业还在亦步亦趋地学习海尔“日 事日毕、日清日高”的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之时,海 尔却在管理上进行了自我否定,转型成为“人单合一”的创客平台,以员工的 自主经营为主线,探索出一套企业搭台、员工唱戏的新模式。 再次,是管理学的核心指导思想——“管理哲学”的焕然一新。 Ph.D.(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可以授予很多学科的学习者。这是因为大部分学科,研究到最后都是哲学,学科内有深度的研究和创新,也一定会上升到哲学层面。如果一门学科的学习者,全部忙于现实解读和数据收集, 缺乏哲学高度的思辨和创新,知识层次就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知识体系就不 可能进行系统升级,理论上便只剩下重复“学术先辈说过的话”,实践中就会“不 说人话”,变得越来越不接地气。 管理理论均以人性假设为前提,几千年来的管理哲学,大体分为两个极端。 一种是中国古代的“人之初,性本善”,这类管理哲学主张人性善或者人性向善, 通过正己修身、道德教化等途径走向大同世界,但在私有观念大行其道的当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即便有个别企业试图在 其内部打造一片“善”或“爱”的企业文化世外桃源,最终也会被私有制环绕 下的社会大环境侵蚀殆尽。 另一种则是在现代西方思想界占统治地位,进而充斥于西方现代管理学的 “人性本恶论”。西方现代政治哲学之父托马斯·霍布斯就提出“人对人是狼”,人和人之间互相算计又互相提防,每个人都是无恶不作的无赖之徒 ,所以公司治理就要实行分权制衡,如股董监高(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 人员)之间的四权分立。这种“极度的不信任”贯穿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同 时也产生让我们烦不胜烦的内部博弈,掣肘扯皮,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而且, 这种管理哲学给企业带来的,必然是内部倾轧与相互对立。 新的时代,新的管理范式,需要新的管理哲学,即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不强求“人性善”,不苛责“人性恶”,但也绝不走分权对抗、制衡内耗的老路, 而是要开辟第三条道路——通过精巧的机制设计,使性恶之人也能走向和谐统 一,最终达到无论人性善恶都能“和而不同”的管理境界。这是运用中国古代 先贤的哲学智慧对现有管理学陈旧思维所做的升级改造。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依据中国道家独有的哲学思想,深入研究管理, 不是为了管好别人,而是寻求如何不管,无为而治;深入研究博弈,不是为了在 博弈中取胜,而是以此消除博弈,走向和谐;深入研究人性,不是为了对抗人性 之恶,而是化毒为药,恶为善用;事后查办惩处是下策,事中分权制衡是中策, 事前制恶方为上策,即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恶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深刻理解他们的 为恶决策,仔细分析他们的作恶过程,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巧设计,从源头 上消解为恶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消除所有关键环节的寻租空间和套利机会。“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为”,这一套超越西方机械思维的东方管理智慧,我 们可以称之为“入世的、积极的新道家管理哲学”。 凤鸣九皋,声闻于天下。每 500 年,凤凰便会背负着所有的纷扰投身于熊 熊烈火中,然后于灰烬中重生,此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大时代,大变革, 管理学也将经受时代烈焰的洗礼而重生,新人类、新经济、新的学科逻辑、新的哲学思维,共同推动着百年管理学伐毛洗髓,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 活力。“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让我们从这里开始,体验新的 不一样的精彩。   管理制度设计学鼻祖的新力作,深入管理制度背后的管理机制层面,探寻企业“自动运行”的内在机理。   囊括数十个作者亲自操刀案例,通过精巧的管理机制设计,员工自发工作,企业自动运行。   直达管理痛点,消除博弈、消灭管理,从根源解决企业家管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