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
作者: 于兴兴//郝爱娟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0.00
折扣购买: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
ISBN: 978750681640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光接触:盯着对方看不礼貌 有这样一件事情:有个十来岁的波多黎各姑娘在纽约一所中学里读书。 有一天,校长怀疑她和另外几个姑娘吸烟,就把她们叫去,尽管这个姑娘一 向表现不错,也没有做错什么事的证据,但校长还是认为她做贼心虚,勒令 停学。他在报告中写道:“她躲躲闪闪,很可疑。她不敢正视我的眼睛,她 不愿冒着我。” 校长查问时,她的确一直注视着地板,没有着校长的眼睛。而英美人有 “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这样一句格言。 碰巧有一位出生于拉丁美洲家庭的教师,对波多黎各文化有所了解,他 同这个姑娘的家长谈话后对校长解释说:就波多黎各的习惯而言,好姑娘“ 不看成人的眼睛”这种行为“是尊敬和听话的表现。” 幸而校长接受了这个解释,承认了错误,妥善处理了这件事。对这种目 光视向不同的含义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使他记住各民族的文化是多种多 样的。目语的规定很多,也很复杂,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见一斑。 有个作家在一篇文章里描写过这种情况:“他们翻来覆去看菜单;摆弄 刀叉,看着指甲——好像头一回看见它们。免不了目光相遇时,立即转移视 线,注视窗外沿途景色。既应避免盯着看,也要避免显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的样子……” “要看他们一会儿表示看见了,随后立刻把目光移开。” 目光接触是肢体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方面可以有许多“规定” :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着,看多久,什么人可以看,什么人不可以看…… 西方人认为,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对面坐着,在火车餐车里他们可以自我介 绍一下,吃饭的时候,说些无关紧要或者是无聊的话;也可以互不理睬,极 力避免与对方的目光相遇。注视对方的不同情况决定于相遇的场所。如果在 街上相遇,可以看着迎面走来的人。直到相距8英尺远时再移开视线走过去 。但在到达此距离之前,双方都用眼睛暗示一下自己要往哪边走,打算往哪 边走就往哪边看一眼。然后,双方侧身略变方向,即可错开,顺利通过。同 相识的人谈话时根据美国习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都应注视对方。任何一 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如:害怕对方,轻视对方,心神不定, 感到内疚,漠不关心。甚至在对公众讲话时也要时时直视听众,和许多人的 目光接触。如果演说的人埋头看讲稿,照本宣科,而不抬头看看听众,对听 众“说话”,人们就会认为他对听众冷漠,不尊敬别人。在谈话的时候,听 的人一般要注视着说话的人的眼睛或脸,表示自己在听。如果对方说的话比 较长,听的人要不时发出“嗯”、“啊”的声音,或者点头表示自己在注意 地听着。如果同意所说的观点,可以点头或微笑。如果不同意或者有所保留 ,可以侧一下头、抬一下眉毛或露出疑问的神情。 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用欣赏的目光 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许多外国人到其他国去旅行, 因当地人盯着他们看而恼火、很别扭,认为那里的人“无礼”而感到气愤, 殊不知在该国是常事,看的人不过是好奇而已。许多在中国讲英语的外国人 对此流露过不满。 “眉目传情”是青年或成年男女之间传递感情最常用的古老的方法之一 ,在美国尤其讲究。有人对此作过详细研究:人们对异性怎样表示感兴趣或 不感兴趣,怎样表示鼓励或拒绝,怎样表示赞成或不满,怎样表示爱慕或厌 恶。然而,在美国也有许多差别。男人用眼睛的方式就和妇女就不一样。不 同年龄、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的人在这一方面都有差别。不 同种族的人也有差别。 说拜访:不同国家见面礼仪也不同 与外国朋友见面时,因为对象、场合的不同,礼节也有所差异。我们要 根据每一个国家的传统和习俗来拜访他们。 对于日本等许多东方国家,鞠躬是常见的传统礼节,行礼时立正站直, 双手垂在眼前面,俯身低头,同时问候,弯身越低,越示敬意。对日本人、 朝鲜人的鞠躬礼,每次必须同样还礼。对日本客人,眼睛的直接接触和身体 的直接接触都不提倡,因为这代表傲慢,不要看他的眼睛,取而代之的是看 他的领带打结处,以表尊敬。在日本鞠躬要哈腰,头要低到身体一半处,双 手放在一起。你见到的人的年纪越大、职位越高,你的鞠躬应该越深。这时 你的声音和态度应该平静,不要嘈杂。 而欧洲各国的礼仪则又大为不同,他们更喜欢拥抱的礼节,有时还伴以 贴面和亲吻。但要注意,在亲吻时,不可吻出声。但是在商务活动中一般不 行此礼,而且中方人员一般并不主动拥抱、亲吻外宾。男士还有特别的脱帽 礼和对女士的吻手礼。同样是西方人,但对德国人,握手很正式并伴有几乎 感觉不到的鞠躬,除非对主人很了解,其他的接触,例如拥抱和接吻面颊是 不提倡的。对英国客人,人们穿得很正式,最好不要有身体接触。可以拥抱 ,但不能有其他身体接触。而对意大利客人,握手很重要,在业务活动中表 示很正式的尊重。对于拉美客人,握手和拥抱则很频繁,说话时他们也比美 国人站得更近,此时向后站是不礼貌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则又有不同, 在社交场合中握手后又在双方脸颊上互吻,要同样回敬。对佛教国家的外宾 要行合十礼;对军人要等其行举手注目礼后再行握手礼。 拜访客人要不要带礼物?什么时候送礼物比较合适?这在礼仪中一直是 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过节有其不同的讲究。法国人在礼仪方面 ,重视情意的表达。比如去亲友家做客,叨扰了几日,回去后总要即时写一 封措辞美好的感谢信。如果去远方旅游,总要给亲朋好友寄张风光明信片, 与之分享旅游的快乐。在回来时也总要带点礼物分赠亲友,一枝当地的铅笔 、一张小画片、一对富有异域风情的吊耳环等等,都会带来惊喜与快乐。而 我们中国人一般并无这种习惯,即使有,也多限于家庭成员之间。因此我们 有时特别不习惯,因此也应特别注意。 应邀去外国朋友家中做客时,务必要准时。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 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千万不要按照我们的习俗说“小意思,不成敬 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我们觉得是谦虚 ,但是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所以假如你应邀到美国人家做客,一般不 要带礼物。假如你觉得不好意思“白吃白喝”,那么你也可以带一束花表示 敬意。在外国人家做客时,不要对他们的摆设大加评论,也不要随意欣赏某 件物品,那样会导致主人一定要将你极为赞赏的物品送给你,引起不必要的 尴尬。如主人家养有猫、狗等宠物,对它们务必要友好。外国人是十分珍爱 宠物的。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绝不希望有 人突然来拜访,因此要拜访他们,事先约会是必不可少的。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