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灾变/绿色未来丛书

震撼--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灾变/绿色未来丛书
作者: 编者:魏晋怀//原英群//马驰野//贾潜|总主编:石恢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震撼--影响人类生活的自然灾变/绿色未来丛书
ISBN: 978751001471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 火山爆发,引发海啸,使印 尼苏门答腊和爪哇岛受灾, 3.6万人死亡。 1896年,日本发生7.6级 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 2万多人死亡。 1906年,哥伦比亚附近 海域发生地震,海啸使哥伦 比亚、厄瓜多尔一些城市受 灾。 1960年,临近智利中南 部的太平洋海底发生9.5级 地震(有始以来最强烈的地 震),并引发历史上最大的 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 国家,造成数万人死亡,就 连远在太平洋东边的日本和 俄罗斯也有数百人遇难。 1992年至1993年共10个 月里,太平洋发生3次海啸 ,共2500多人丧生。 1998年7月两个7.0级的 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亚新几 内亚约2100人丧生。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 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地 震9级海底地震。海啸袭击 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 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 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 国,造成30余万人丧生。 四、海啸的预警和救援 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 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 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 前预报的。不过,海啸预报 比地震探测还要难。因为海 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 形很难测得准。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 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 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即P 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 /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 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 ,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 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 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 海啸的传播速度。例如,当 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 震纵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 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 多小时;1960年智利特大 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22小时 后才到达日本海岸。 如能利用地震波传播速 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 成的时间差分析地震波资料 ,快速地、准确地测定出地 震参数,并与预先布设在可 能产生海啸的海域中的压强 计(不但应当有布设在海面 上的压强计,更应当有安置 在海底的压强计)的记录相 配合,就有可能做出该地震 是否激发了海啸、海啸的规 模有多大的判断。然后,根 据实测水深图、海底地形图 及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海岸 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相关 资料,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 岸的时间及强度,运用诸如 卫星、遥感、雷达等空间技 术监测海啸在海域中传播的 进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 海啸预警信息及时传送给可 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 的居民,并在可能遭受海啸 袭击的沿海地区,开展有关 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的科技 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以 及应对海啸灾害的训练和演 习。这样,就有希望在海啸 袭击时,拯救成千上万生命 和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 海啸预警具有可靠的物 理基础,它不但在理论上是 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 ,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 。例如,1946年,海啸给 夏威夷的“曦嵝”(Hilo)市造 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于是,1948年便在 夏威夷便建立了太平洋海啸 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 在那以后的海啸可能造成的 损失。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国 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 之前,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 二样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 那么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 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啸, 决不致造成那么巨大的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所述的海啸预警对 于“远洋海啸”比较有效。但 是,对于“近海海啸”(亦称“ 本地海啸”)即激发海啸的海 底地震离海岸很近,例如只 有几十至数百千米的海啸, 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 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 差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海啸早期预警就比较难于奏 效。为了在大地震之后能够 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 是否激发海啸,减少误判与 虚报、特别是“近海海啸”预 警的误判与虚报以提高海啸 预警的水平,必须加强对海 啸物理的研究。 P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