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有一颗星星/林清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任**《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主编等职。二十岁出版**本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与佛法结缘,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具影响力的图书;五十二岁完成《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中学生**读物。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誉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华语散文大师。
内容简介
经常有人问我:“学佛的人*重要的是要做什么 ?可不可以 用*简单的话让大家了解佛教?”其实,这个问题佛 陀在很早以 前就已经说过,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 其意,是诸 佛教。”这四句话将佛教的要义做了*简单、*明白 的描述。我 把大乘佛法的精神也化为简单的三句话,就是:“自 净其意,利 他和乐,慈悲智慧。”我的答案并没有脱离佛陀的原 意,只*强 调佛教人世精神。在这三句话中,*重要的慈悲和智 慧,也就是 佛经常常讲的般若和菩提。因为只有真正慈悲的人才 可以众善奉 行,利他和乐;也只有真正智慧的人,才可以诸恶莫 作,自净 其意。 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之所以还不能断除一切恶 事,是由于 还没有真实的智慧。我们之所以还没**实现一切善 行,是由于 还没有得到真实的慈悲。因此,我们可以说,佛教* 重要的宝贝 就是慈悲和智慧,尤其是在大乘的教化里,离开了慈 悲和智慧, 大乘佛教就一无所有。从前我写过的文章里,几乎每 篇都在谈慈 悲和智慧。有一个读者曾告诉我,他算过我的一本书 里,光是慈 悲和智慧这四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他觉得我有点 唠叨,老是 在谈论同样的问题,我告诉他:“这不是唠叨,这叫 做老婆心 切。”“老婆心切”是禅宗里的一句话,就好像你每 天回到家里, 太太、妈妈、祖母所讲的话一样,也许她们十年来所 讲的话都一 成不变,可是的确是重要的东西。 真实的慈悲弥足珍贵 我记得从小开始,每次我要出门时,妈妈一定会 说:“小心 点!”后来,我开车了,出门她一定不忘说:“开车 要小心点!” 我也每次都说:“知道了。”今年过年,我回家探望 妈妈,我在高 中任教的哥哥说,他每天要到学校上课时,妈妈都会 叮咛他: “开车要小心点。”后来,他们两人就变得很有默契 ,每次他临出 门,说完:“妈,我要去上课了。”不到一秒钟,母 子两人就会不 约而同地说:“开车要小心点。” 我还有一个弟弟在报社当记者,他每天要去上班 时,我妈妈 也会嘱咐他:“开车要小心!”这就是“老婆心切” ,同样的二句 话为什么要一再重复,一再提醒?因为这是很重要的 事情。 我们看大乘的佛经,每一部都告诉我们要有慈悲 心,要有智 慧,要戒定慧,要闻思修等等,为什么要一再重复呢 ?就是“老 婆心切”,禅宗常常讲到“婆心”,也就是“老婆心 切”的简称, 一个人学佛有点心得时,就会变成老太婆一样的心情 ,看到别人 都讲同样的话,就像妈妈一样,每天都要说:“开车 要小心点。” 回过头来说:“慈悲智慧”这四个字真的**重 要,如果慈 悲和智慧无法开启的话,学佛就有点白学了。当我讲 到这四个字 时,常想起妈妈叮咛的神情,也想到在这个世界上, *重要的东 西莫过于生命,如果我们开车时,不小心丧了命,那 就什么事也 不用再谈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佛教徒失去了悲和智 ,那么也别 谈什么佛法了。因为失去了悲和智,就如同一个人失 去生命,没 有了下一步。 *近一两年,我经常感到很惶恐,那就是我在讲 慈悲和智慧 时,无法真实呈现它的面貌,所以自己在讲的时候感 觉空空荡 荡,别人听来也觉得不能落实,好像是老生常谈。听 久了失去新 鲜,慈悲和智慧也就失去它的意义,就像妈妈告诉你 ,“出门要 小心。”你听了也就算了,开起车来照样横冲直撞, 有时候撞得 头破血流,才知道原来妈妈讲的话是从生命的体验中 得到的。慈 悲和智慧也是如此,虽然讲来平常,却是至关重要。 记得六七年前,我还在报社服务,那时候年轻, 喜欢耍帅, 就买了一部雷诺橘红色滚金边的跑车,当时那部跑车 在**可说 是***。我每天开着快车到处乱跑。有**,到 乡下吃尾 牙,带着酒意开车要回台北,由于酒醉又车速太快, 很不幸撞倒 路边两棵行道树,自己也撞得头破血流,下了车,我 看到倒下的 路树上面挂了一个牌子:“此处车祸多,驾驶请小心 。”当时,我 心底**懊恼,也想到从前开车经过此地时常常看到 这个牌子, 却没有特别的感觉,等到撞车后才知道,原来这个牌 子** 重要。 所以,当我们在面临生命的困境、挫折、打击时 ,才知道智 慧和慈悲的重要。也只有在学佛有点心得,并且在生 命里*到很 多愚蠢的折磨和刚强的教训时,才知道它不是空话, 而是**真 实。然而,对于一个刚开始起步学习佛道的人来说, 慈悲和智慧 却是**难理解的,为什么呢?其中有两个原因,第 一,因为慈 悲和智慧在外表难以检查,第二,慈悲和智慧在内心 难以验证。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