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
作者: 蒙泽敏,杨正勇
出版社: 湖北科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中国天眼
ISBN: 9787570614721

作者简介

蒙泽敏,1971年出生于贵州独山,布依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内知名实力作家。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60万字,代表作有《军魂留在两山间》《黑血南天》《回首已远》《情逝》《完婚》等。2010年其赴越南以及云南、广西、北京等地采访创作的《军魂留在“两山”间》,发表后影响深远;小说《情逝》改编的同名电影于2015年由中韩两国合拍,开创了贵州影视作品中外合拍先河;其历经二十年采访、创作的《黑血南天》系国内首部全景式描述1994年桂林保卫战至黔南事变结束这段惨烈历史事件的长篇报告文学,具有填补同类题材空白的重要意义,已有北京、江苏、广东多家影视公司计划将其拍摄成3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现供职于贵州黔南。

内容简介

2020年12月15日,国际 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公 布了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 ,中国天眼在快速射电暴 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 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 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 射电暴,最新观测证实极 强磁场中子星是快速射电 暴的来源之一,极强磁场 中子星也成了目前唯一被 观测验证的可以产生快速 射电暴的天体。 同日,法国新闻社报道 ,2021年4月1日起,中国 天眼将面向国际天文学家 开放使用,彰显中国成为 全球科研中心的愿景,体 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大国理念! 1 FAST正式开放运行 2020年1月11日,被誉 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 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 球面射电望远镜顺利通过 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 FAST是20世纪90年代 初,中国科学家提出设想 ,利用贵州省喀斯特巨型 洼地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 径射电望远镜。历经12年 的选址,5年的预研究、立 项批复,2011年3月25日 FAST正式开工。历经5年 半的艰苦建设,FAST团队 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 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 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 任务。 2016年9月25日,中国 天眼落成启用,进入调试 期。 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 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少于4 年,而FAST巨大的接收面 积使其结构系统更为复杂 。FAST团队经过2年的紧 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 、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 等多种观测模式,数项关 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 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 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FAST自试运行以来,设 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 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 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 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 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 上占据制高点。同时, FAST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 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取 得了阶段性科学成果。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党组书记白春礼表示, FAST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 ,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 作为望远镜台址,开创了 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 。FAST作为世界最大单口 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多 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 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 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 能力。 随着性能提升,FAST科 学潜力已初步显现,目前 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 FAST已实现偏振校准,并 利用创新方法探测到银河 系星际磁场。未来3~5年 ,FAST的高灵敏度将有可 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 速射电暴起源研究、星际 分子研究等前沿方向取得 重大突破。 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 FAST工程建设实现了多项 自主创新,显著提升了我 国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水 平,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 的革新与发展,产生了较 大的社会经济效益。FAST 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 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 意义。 2 南仁东已化作天上的 一颗星辰 在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 行这个大好日子里,很多 人肯定会想起一个名字— —南仁东。 中国天眼是以南仁东为 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于 20世纪90年代提出构想, 利用贵州省喀斯特巨型洼 地建设而成的世界最大单 口径射电望远镜。如今, 这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 的大科学装置之一,这个 落成于2016年、看上去像 一口大锅的球面射电望远 镜,让中国拥有了全世界 最灵敏的“耳朵”。 中国天眼的家——贵州 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 窝凼! 如果将时间的指针回拨 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看 到的大窝凼就是另一番景 象。这里不通路、不通水 、不通电,与工业文明几 乎完全隔绝,20千米的距 离,就是村民眼中的整个 世界。 27年过去了,这片大山 深处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 那是1994年,当时中国 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 有25米,科学家为了做研 究,有的时候就只能跑到 国外去借用别人家的设备 。 中国难道就不能造自己 的大射电望远镜吗? 造,就要造最大的! P5-7 \" 本书在四个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①图书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作者先后多次赴北京、西安、平塘等地,通过集体座谈、个人专访、实地调研、查阅收集档案资料等形式,走访20 多家单位,采访参与中国天眼建设的科学家、地方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近300 人,取得大量的一手资料。据了解,通过文学作品记述、重现天眼群体英雄事迹和中国天眼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著作,目前还是一个空白。 ②普及科技知识,讲述中国故事。本书首次全景式、全方位记录“中国天眼”从最初设想到建成至今的过程,揭开中国天眼背后的事迹,用文学作品普及科技知识,用“天眼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③体现建党百年我国科技事业的卓越成就。中国天眼,包含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中国自信;包含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执着追求;包含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学担当;包含着爱国奉献、顾全大局的情怀品格;包含着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的卓越成就和伟大工程之一,标志着中国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中国吹响了科技兴国的冲锋号。 ④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正如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让我们从中国天眼精神中树立创新思维,增强民族担当,培养人类情怀,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更加充满信心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