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宫廷史(上下册)
作者简介
杜文玉,1951年生,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兼及宋史、历史地理学。已出版学术专著15部、编著20余部,主编学术专刊《唐史论丛》(CSSCI),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相继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陕西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横行研究项目多项。获得过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二等、三等奖多项。代表作有:《唐代军事史》、《唐代宫廷史》、《五代十国制度研究》、《五代十国经济史》、《狄仁杰评传》等。
内容简介
一、从太原到长安 1、太原起兵 大业十三年(617)春,马邑军人刘武周杀死了太守王仁恭,占据郡城,自称天子,国号定扬。不久,刘武周又攻下了楼烦郡(今山西静乐),并占据了隋炀帝的离宫——汾阳宫。李渊认为这是集中军队的好时机,于是对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说:“刘武周占据了汾阳宫,如果不能尽快剿灭,当犯灭族之罪。”二人惧怕治罪,又计无所出,只好请李渊拿主意。于是李渊借机调动军队、粮廪,调整部署,安排亲信于要害部门,并下令招募军队。 李渊准备就绪后,借故处死了隋炀帝派来监视他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这一举动标志着李渊与隋朝彻底决裂。在正式兴兵进军关中之前,李渊认为必须先解决突厥这个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双方力量强弱悬殊,不能硬来,于是李渊便主动向突厥始毕可汗写信称臣,始毕允许与其讲和,并支持他代隋而立,自为皇帝。由于军中缺马,突厥又送来良马千匹,到太原交易,并答应派军队协助李渊攻取关中。李渊考虑到突厥兵多,恐其骚扰百姓,所以只要求突厥派来少量的军队,以达到壮大声威的目的。 在诸事齐备后,李渊打开太原的官仓,救济贫苦民众,争取民心,使得前来应募的贫民越来越多,二十日内得兵数万。然后派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统兵征讨不肯听命的西河郡(今山西汾阳)丞高德儒。李氏兄弟军纪严明,百姓菜果,非买不食,且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故军队士气很高,很快便攻下了西河郡,仅斩杀高德儒一人,此外秋毫无犯,不妄杀一人。从出兵到返回太原,前后仅用了九天时间。李渊对此战非常满意,认为有这样的军队,可以横行于天下了。 此战之后,李渊建置了大将军府,命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三统军,封陇西公;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三统军,封敦煌公;李元吉为太原郡守,留守太原。裴寂、刘文静、武士彠、温大雅、唐俭等均为大将军掾属,刘弘基、长孙顺德、王长阶等为各级统兵军官。至此,李渊借以争夺天下的军事、政治机构基本组成,把改朝换代的愿望开始转变为实际行动了。 这年七月,李渊亲率大军3万,从太原经西河向霍邑(今山西霍州)进军。在这里击败了隋将宋老生所率精锐军队2万,斩杀宋老生,攻下了霍邑。接着连下临汾(今山西临汾)、绛郡(今山西新绛),直抵龙门(今山西河津)。然后兵分两路,以主力渡过黄河攻取关中,另派一支军队开赴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对付驻守在那里的隋将屈突通。李渊派王长谐、刘弘基率兵渡河,很快攻占了韩城(今陕西韩城),然后率军南下,击败隋军,迫使驻守河东的隋军自断蒲津桥。李渊自己却率主力直下河东,隋军坚守城池不出,李渊乘机在这里渡过黄河。这时冯翊、永丰仓均为李渊军所占,京兆万年、醴泉等地官员也派人与李渊联系归降事宜。三秦士庶,郡县长吏,豪强子弟,扶老携幼来投者甚多。 李渊见民心可用,决定直攻长安,他命李建成率军数万屯于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北硙硲乡渭河与洛河交汇处),扼守潼关,命李世民、长孙顺德等率军数万,经高陵(今陕西高陵)、泾阳(今陕西泾阳)、武功(今陕西武功西)、盩厔(今陕西周至)、鄠县(今陕西户县),迂回进攻长安。沿途吏民归顺者甚多,到达泾阳时,这支军队的人数已经扩大到9万多人。接着,又会合了李神通和李渊女平阳公主所率的军队,声势更加壮大。 唐史学会会长杜文玉先生,带您穿行于唐代高门大院,将鲜活的唐代宫廷向您娓娓道来。本书将唐代社会各个时期的风貌与宫廷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书中激烈的宫廷斗争、神秘的宫廷生活、复杂的宫廷人物、宏伟的宫廷建筑,向世人展现了大唐帝国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