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星火--婺源红色故事选

燎原星火--婺源红色故事选
作者: 婺源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编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燎原星火--婺源红色故事选
ISBN: 978721011834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婺源革命斗争简史 中共姿源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交界,这里钟灵毓 秀、人杰地灵,是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这里生态优美、 家园和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生机勃勃的绿色婺 源也是一块浸染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这里的绿水青山曾饱 受枪林弹雨,这里的蓝天白云曾被乌云笼罩。第二次国内革命 战争时期,娶源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区域之一;南方三年游击 战争时期,婺源是皖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解放战争 时期,婺源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在江南开辟敌后第二战场的中心 区。婺源,驻设过中共闽浙赣省委、皖浙赣省委、皖赣特委、 浮乐娶中心县委、婺源县委等领导机关,留下了方志敏、 邵式平、寻淮洲、关英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婺源人民为中 国革命的胜利作出过重大牺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婺源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区域 之一。1930年初,在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苏区革命斗争的影响 下,要源南乡沫坑村农民举行暴动,镇压地主恶霸,将其财产 分给贫苦农民。附近洗口、外阳、石痕等地农民纷纷响应,踊 跃参加革命,婺源从此燃起革命烽火。 婺源南部农民革命斗争的兴起,引起中共赣东北特委的高 度重视。1931年2月5日,中共赣东北特委作出“德兴苏区向婺 源发展,进而建立皖南工作”的决定,随后派出干部到与德兴 毗邻的曹门村开展革命工作,秘密发展党的组织。8月,建立 了婺源第一个党的组织—曹门党支部。 1931年12月17日,中共赣东北省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邵式平率红十军第一团攻克婺源县城,俘虏县保安中队40余 人。在“红十军攻克婺源县城”的巨大影响下,婺源各地农民 的革命斗争蓬勃开展。1932年4月,中共婺源特区委在朱汪成 立。1933年2月,中共婺源县委在沫坑成立,在许村、中云等 地建立4个区委,梅田、清源、曹村等地建立30多个党支部。 同月,在沫坑林家坞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要源县苏维埃 政府。1934年7月,原设浮梁县浮(梁)乐(平)娶(源)中心 县委迁至婺源镇头梅田村,并成立了浮乐要中心县苏维埃政 府。娶源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 正当婺源苏区革命斗争全面展开时,1934年秋冬,国民党 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苏区各地被摧残成一片废 墟,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仅诛坑村就被枪杀30 多人。各地党组织遭受严重损失,被迫向空隙地带转移,转人 艰难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婺源是皖 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闽 浙赣革命根据地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4月,因中共皖南特委 遭敌破坏,红军皖南独立团政委刘毓标、团长熊刚率部到赣东 北寻找闽浙赣省委。省委书记关英指示他们,仍回皖南坚持游 击斗争。4月下旬,皖南独立团经娶源返回皖南,途经要源北 部的郭公山时,刘毓标、熊刚见此地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村 中有进步青年余玉堂宣传革命思想,群众基础好;地处皖赣两 省交界,敌人统治势力薄弱,便决定立足此地开展游击斗争。 皖浙赣独立团在这一带组织了余玉堂等一批积极分子,在郭公 山周围的婆源北部、休宁南部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创建了 以郭公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