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战线9000天--时代先锋信访局长张云泉

信访战线9000天--时代先锋信访局长张云泉
作者: 叶鹏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信访战线9000天--时代先锋信访局长张云泉
ISBN: 97870102057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艰难与磨砺 童年,他几次与死神擦肩 1948年6月,张云泉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沿海一 个半渔半农的贫苦家庭里。父亲张少卿在20世纪40年代参 加了新四军。父亲那一辈兄弟二人,上面有个哥哥。张云 泉的伯父张少堂常年在苏州做苦工,在一次拉板车过拱桥 时,因拱桥坡度高,货物又沉,为阻止车轮下滑拼死发力 向上拉车而导致当场吐血。 伯父因此患上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托付给张云泉 的父亲。从此,张云泉的父亲带着侄子张铁宝在苏州做苦 力谋生,后来,张云泉的父亲参加了新四军,张铁宝则回 到苏北老家。几年后,还乡团抓新四军家属,张云泉的这 位堂兄被抓去毒打,被地下党组织救出并送到我军部队当 兵,在后来解放海安的战斗中,张铁宝不幸牺牲,年仅17 岁。 解放了,张云泉的父亲从部队复员,组织上对这位从 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身上带有多个弹片的老兵很关心, 并拟安排他在南通市或如东县机关工作。可当征询他对职 务、待遇有什么要求时,他的回答竟然是:只要靠近安葬 侄子的烈士墓,方便去祭扫为革命牺牲的侄子就行。这位 功臣老兵所提要求是如此简单朴实,对如今那些遇事“讲 条件”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张云泉的童年有一半时间是在一条破渔船上度过的。 多年战争的破坏,当时的国家千疮百孔,面对缺衣少食的 现实,张云泉从小吃尽了生活之苦。四五岁的时候,大人 到海边劳作,家中无人照看他,也把他带到海滩上。大人 挖海贝,他也趴在泥滩上模仿大人的动作,用小手捡起海 贝放到筐里。10岁不到,张云泉便帮大人干些轻微农活, 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地铺。 在张云泉记忆深处,10岁前没穿过一件没有补丁的衣 服,因为都是大人的旧衣服改的。当时布料奇缺,夏天光 着身子,冬天用破麻袋片和坏渔网片叠加裹身。那时的渔 网是纯棉线织的,有御寒作用。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一年冬天,全家人已经三天没有东西吃了,眼睁睁就 要被饿死,是生产队一位陈姓大妈饲养员偷偷给了半个喂 猪的豆饼,靠着半个和猪草一起泡在猪草缸里已发酵发臭 的豆饼,拌着野菜,全家人才熬过了完全断粮的几天。 如东地处沿海,都是盐碱地,粮食产量低。为了解决 生活困难,家里养了两只羊和一头猪。这三头家畜吃的草 全是张云泉挎着猪草篮子外出采挖的。有一天大清早,他 牵着两只羊在河边吃嫩草,附近一头野性十足的水牛似乎 感到吃了它领地的草,怒目圆睁地向他狂奔袭来。张云泉 见状扔下手中牵羊的绳子赶紧跑。由于是光着脚慌不择路 ,被地上的荆棘树的钉刺扎进脚板。他顾不上钻心的疼痛 ,留下一路血印,拼命地跑向附近一户人家。后面野性狂 发的大水牛已追到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他刚溜进这户人 家的门,发狂的水牛就猛烈用牛角撞向他身后的门。轰隆 一声,这户人家连门带墙被撞塌。幸亏那户人家大人出手 相救,不然他肯定没命了。那年张云泉只有9岁,扎进脚板 底的荆棘树钉刺使脚底伤口肿痛化脓,至今仍留下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