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宁波这座城:2022年宁波市青少年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学宁波老话,续文化根脉 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 三年级 / 陈靖昊 我的家乡在宁波,它是一座“书藏古今”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港通天下”的美丽海滨城市。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古老方言 —— 宁波话。 虽说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但我却不怎么会说宁波话,因为平日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交流多用普通话。记得有一次,外公用宁波话对我说:“昊昊,你蛋壳球去拿来,我跟你比一比!”这可一下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蛋壳球”到底是什么呢?难道跟鸡蛋有关?外公见我站在原地就急了:“噶么小歪啦!宁波人连宁波话都听不懂?蛋壳球就是乒乓球啊!”经过这件事后,家人们认为宁波话是家乡文化的一部分,应该代代相传下去。从那以后,外公外婆平时都用宁波话和我交流,为我营造了一个地道的宁波话语言环境;妈妈常常会在周末空余时间让我收看宁波电视台的《讲大道》和《来发讲啥西》节目;爸爸就更绝了,还从宁波书城买了本《宁波方言词典》,利用课余时间对我进行系统训练。 在学习宁波话的过程中,我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顺利,不但要发准音,还要理解该怎么用,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常常闹笑话。记得有一次,外婆蒸了一盘螃蟹,热情地招呼我们:“快点趁热吃,这些螃蟹交关脏,米道交关赞!”我听了就觉得奇怪:“脏?螃蟹难道没洗吗?”妈妈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昊昊,外婆说的不是‘脏’,而是‘壮’,就是肥的意思,螃蟹很肥呢!”我这才恍然大悟。虽然一开始我蹩脚的发音和错误的理解常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但大家总是耐心地抢着帮我纠正。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宁波话说得越来越地道了,与长辈们的沟通也能做到“无障碍”,就连外公也时常夸我俨然就是个正宗的“小宁波”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了宁波话的独特魅力 —— 生动形象和风趣幽默,如很旧很旧叫“旧那那”,很直很直叫“笔笔直”,滚烫滚烫叫“哒哒滚”,倒立叫“竖蜻蜓”,睡觉的样子叫“困相”,形容不会游泳的人叫“燥地鸭”,这些词语充满了别样的生活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这就是阿拉宁波话的魅力所在。 留下乡音,记住乡情。阿拉宁波话,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根和脉,是经过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更是老宁波人的独家记忆。我一定会继续学习和传承下去,讲好宁波话,做一个骄傲的宁波人。 (指导老师 贺幼芬) 我多想,我是一条鱼 慈溪市文锦书院 一年级 / 马则墉 在祖国大陆海岸线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我的家乡 —— 宁波。宁波历史悠久,在七千年前,就出现了河姆渡文明,后来的人们又沿着宁波四通八达的水域勤恳劳作。 我多想,我是一条鱼,这样我就能扑腾在甬江、姚江、奉化江清凌凌的水流中。在我吐出的水泡泡里,一艘艘满载充满宁波特色的茶叶、丝绸、画卷的大船驶往海外,一个个学子和商人在这里登陆。水泡泡一变,就出现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三江六岸风景迷人,这里是宁波的市中心,也是宁波美丽的象征。 我多想,我是一条鱼,这样我就能嬉戏在浙东运河宁波段绿油油的水藻中。一船船的粮食在这里穿梭运输,水则碑、长坝闸、它山堰等拔地而起,宁波老城、余姚、慈城、镇海、丈亭、高桥等一处处水乡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口,男女老少,其乐融融。对了,我还要躲在水藻之下,偷偷地看那些由运河文化衍生而来的姚剧、甬剧,听听妈祖信仰、百年龙舞的故事。 我多想,我是一条鱼,这样我就能在上林湖湖底的青瓷碎片上打个盹,做一个美妙的梦。“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梦中一批又一批跟湖水一样绿的青瓷就从上林湖运到宁波,再从明州港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梦醒了,我看见越窑青瓷博物馆、青瓷文化传承园如雨后春笋一般长了出来,那些精美的青瓷,再一次走入千家万户。我还梦见我变得很小很小,摇曳在秘色瓷做成的水盂中,跟随它一起进入了故宫博物院,有了我,秘色瓷的绿好像都活了起来。 我多想,我是一条鱼,这样我就能弹跳在杭州湾沿岸的海涂上。日出时,沿岸的人们还犯愁潮水泛滥,挥着锄头,背着箩筐,滨海筑塘;日落时,这片土地已由塘而生、因塘而兴,迎潮的滩涂被建设成了浙江十大盐场之一,又变成今天风景绝佳的前湾新区!“东方跃巨龙,呼吸四海通。吞舟十万吨,运货六级风。”我还想奔腾在宁波舟山港,跟着浪花飞跃,做一条时代的弄潮鱼。看到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就像乐高积木,被大大的机械臂搭建出一个个奇妙的形状,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齐聚在宁波,无论是启航还是到达,都是顺风顺水! 这就是我的家乡 —— 宁波,它是一片大大的水域,而我是一尾小小的顽鱼,大水域给了小顽鱼碧浪清波,而小顽鱼无论游到哪儿,都想唱出一首赞歌! (指导老师 周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