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统编教材7上指定书目)/整本书思辨阅读

朝花夕拾(统编教材7上指定书目)/整本书思辨阅读
作者: 鲁迅|责编:蔡端倪|总主编:余党绪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50
折扣购买: 朝花夕拾(统编教材7上指定书目)/整本书思辨阅读
ISBN: 9787544499613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余党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倡导和探索“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主要著作有《人文探究》《说理与思辨》《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编著“中学生思辨读本”等。 导读:张小兵,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南京市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著有《在有光的课堂上》等。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正文不过10篇,连小引、后记才12篇。然而,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仍然对它充满探索的激情,正如童年鲁迅沉迷于百草园一样。 收入《朝花夕拾》的散文,发表时以“旧事重提”为副题。“旧事重提”是一个客观叙述,交代了文章的内容取向和特点属性。“朝花夕拾”则更显文艺,更见心境。《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编辑于1927年,这两年是鲁迅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他遭遇了局势危机、生存危机、信任危机等。人在困境中往往会主动叩问精神的故乡。在纷乱、不确定的现实面前,鲁迅开始沿着时间的轨迹,围绕核心词“经历”与“成长”,用九个月时间在纸上重建了一座可以“时时反顾”的记忆花园,并以此对抗现实的荒诞与荒芜。 朝花,是一个比喻说法,是开在人生早年的花朵。《朝花夕拾》是中年鲁迅对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回望,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但又浸润着深刻而复杂的内涵,温情脉脉之中夹杂着批评,冷峻批判之中又蕴藏着深沉的忧与爱。读《朝花夕拾》,你或许会不自觉地想:从“周樟寿”成长为“鲁迅”,原因竟在这里。 ……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如是说。 他从童年走来,历经少年、青年,逐渐成长为拥有“底层立场,历史视角,当下关怀和未来眼光”的思想者。于是,便有了可以追述的人生轨迹,起点是童年。鲁迅是如何“被童年治愈”,又是如何“治愈童年”的?细读《朝花夕拾》,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令人欣喜的答案。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与其匆匆走过整个花市,不如先慢慢欣赏每一朵花的美好,再漫步整个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