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脱贫记
作者简介
居杨,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法制日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作品先后在五十多个全国性比赛和评选中获奖,包括中国新闻奖、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杰出图片专题奖等。曾获得范长江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等。担任过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全国综治好新闻、全国法制好新闻等多类摄影评选的评委。
内容简介
一个中国农村的扶贫影像故事 从2018 年6 月至今的两年间,我参与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 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先后4 次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采访,每次1 周到10天的时间。每当我和项目组成员开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向十八洞村时,我的内心都充满着期待,因为总会有许多欣喜的变化和真实的故事在那里等着我们。 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是一个只有225 户人家900 多人口的纯苗族聚居村。因为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这里曾是全国深度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668 元。截至2012 年底,我国有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这9899 万人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村,文化水平低,传统农耕观念根深蒂固,没有能力跟上现代农业生产,是脱贫最困难的人群。十八洞村就是许许多多这样贫困村庄中的一个。 2013 年1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访贫问苦,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自此,十八洞村作为全国“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地,成为中国脱贫攻坚历程中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村里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经济圈,迈开了脱贫攻坚的坚实步伐。 在调研采访中,我们走街串巷,推开苗族村寨一扇扇古老的木屋门,在篝火旁倾听每一户的家长里短;在旧屋改造、修旧如旧的农家乐里感受店主人的忙碌辛劳;我们和村民们一起下庄稼地,记录着春耕时播种插秧的期待和秋收时采摘的喜悦;我们也跟随扶贫工作队到地头上为村民丈量土地,感受夏天头顶火辣辣太阳的酷热,以及冬日雨雪交加中古老青石板路的湿滑。 这本书中,呈现了我们在其间遇到的十八洞村人们的故事。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化为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系列图书呈现于读者眼前。 “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 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系列图书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等15个驻点的调研创作为素材,运用摄影、绘画、视频、文字等多元化手段,全面展现这15个具有代表性的驻点的脱贫攻坚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透过典型人物和鲜活故事,记录下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真实故事,反映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给贫困地区带来的深刻变化,讴歌脱贫攻坚战中的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留存一份宝贵的脱贫攻坚时代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