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经济学](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529/14/20230529140036264.jpg)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小民经济学
ISBN: 9787550239616
梁小民,大众经济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现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经济学的普及与推广。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
当利己心成为财富动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性善和性恶的争论,但无论哪一派 都认为存在抽象的普遍的人性。“性相近,习相远”正说 明了这个道理。那么。人性变不变呢?13世纪亚美尼亚作 家奥洛比安的寓言《伶鼬和老鼠》说明了人性的不变性。 有一只伶鼬狂热地爱上了一个小伙子,它向爱神祈祷 ,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爱神满足了它的心愿,它幸 福地与自己心仪的小伙子结婚了。在热闹非凡的婚礼上, 突然一只老鼠从门口跑过去,这位新娘忘却了一切,狂奔 过去追老鼠。作者的寓意是:本性难移,动物和人概莫如 此。中国的“白蛇传”与这个寓言异曲同工。你看,白蛇 都变为人了,但蛇的本性仍不变,饮了雄黄酒就要露出本 性。中国有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 本性主要不是指个人的性格,而是人类共同的本性。现在 我们都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即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 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现代生物学证明了这是人和动物的本 性。 经济学是建立在对这种人性承认的基础之上的,因此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就是一切行为 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学正是在这一假设之 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最大化问题。对社会是GDP和社会福利 最大化,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 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正是在对这种最大化的研究中 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离开了这个假设,经济学的全 部内容都要被推翻。 一些经济学界内外的学者对这个假设提出过不少批评 。一些人举出了许多事实说明人并不自私,比如舍己救人 ,愿意为保卫祖国而牺牲,或者富人在死后把财产捐给社 会,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不是与理性人假设矛盾呢? 我们不否认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且也不否认,人性中 除了利己之外,还有关爱同胞、关心社会等善良的一面存 在。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提倡奉献精神的意义。但是承认 人利己的本性与这一切并不矛盾。理性人的假设不仅正确 ,而且必要。说理性人的假设正确,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 一个人(例如这个假设就不适用于雷锋这样的英雄)和每 一个人的一切行为(一个为个人利益做事的人在祖国危难 之际也会牺牲自己保家卫国),这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 人的绝大多数行为。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 从事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个人利益。说理性人的假设必要是 因为,经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必须有一个确定 的假设前提。如果既假设人是利己的,又假设人是利他的 ,经济学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误解还来自另一种形而上学的 观点: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经 济学的最伟大发现正是把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 益统一了起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开创 性贡献正在于此。理性人的假设是斯密提出来的,他并不 是赞扬这种利己性,只是承认它是无法更改的人性——正 如伶鼬变为美女仍忘不了抓老鼠一样。他认为,每个人对 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利益。他说:“各个人都不 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书,梁小民所谈所写的经济学并不枯燥、深奥。寓言、武侠、历史、当代段子,都被他信手拈来,以经济学视角诠释得妙趣横生。他将高深的经济学转化为人人都能读懂的大众经济学,真正意义上担负起了读书人的文化责任,让经济学能够服务于大众生活,使更多的人拥有经济思维,理性面对生活中的经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