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15/00/20221015005036915.jpg)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
ISBN: 9787569930665
【绘者简介】丁观鹏 生卒年不详(生于康熙晚期,约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后),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顺天(今北京)人。丁观鹏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其弟丁观鹤同时供奉内廷。 【作者简介】罗山 本名周天一,历史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清代历史,取清代理学家罗泽南之号“罗山”为笔名,《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特约作者,著有《职贡图: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域外世界》一书。
朝鲜国官 朝鲜国官妇 原文 朝鲜古营州外域,周封箕子于此。汉末扶余人高姓据其地,改国号高句骊,亦称高丽。唐李征之,高氏遂灭。至五代时有王建者,自称高丽王。历唐至元,屡服屡叛。明洪武中,李成桂自立为王,遣使请改国号为朝鲜。本朝崇德元年,太宗文皇帝亲征克之,其国王李倧出降,封为朝鲜国王,赐龟纽金印,自是朝鲜遂服,庆贺大典俱行贡献礼。其国分八道、四十一郡、三十三府、三十八州、七十县,王及官属俱仍唐人冠服。俗知文字,喜读书,饮食以笾豆。官吏娴威仪,妇人裙襦加襈,公会衣服皆锦绣金银为饰。 译文 朝鲜原本是舜帝时期的古营州之外的区域,周朝分封商纣王叔父箕子于此。西汉末年,中国东北的高姓扶余族人占据朝鲜半岛,改国号为高句骊,又称高丽。唐初,名将李征讨高句丽,灭高氏之国。到了唐末五代时,半岛土著王建借用高句丽国号,自称高骊王。该国从唐至元代,屡次降服又屡次背叛中国。明太祖洪武年间,高丽将军李成桂自立为王,向中国派遣使臣,洪武皇帝改其国号为朝鲜。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太宗皇帝皇太极亲征朝鲜,朝鲜国王仁祖李倧请降,清廷封其为朝鲜国王,赐给他龟钮金印,从此朝鲜降服,清廷的庆贺大典上,朝鲜都要遣使纳贡行礼。该国家有八道、四十一郡、三十三府、三十八州、七十县,朝鲜国王和文武官员沿袭唐人衣冠服饰。该国人大都知晓汉字,喜爱读书,使用中国古代的高脚笾豆盛放食物,官员文雅而富有威仪,贵妇的裙子与短袄外有华美的边饰。官服上都装饰有锦绣金银。 注“王及官属俱仍唐人冠服”,实际上是沿袭自明朝。 朝鲜国民人 朝鲜国民妇 原文 朝鲜国民人,戴黑白毡帽,衣裤则皆以白布为之,民妇辫发盘顶,衣用青蓝色,外系长裙,布袜花屐,崇释信鬼,勤于力作。 译文 朝鲜国百姓,头戴黑白毡帽,上衣和裤子都用白布做成。妇女把辫子盘到头顶,上衣采用青蓝色,外面系着长裙,布袜子配花鞋。朝鲜百姓崇尚佛教,也信鬼,吃苦耐劳,勤于耕作。 琉球国官 琉球国官妇 原文 琉球居东南大海中,明初其国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洪武间,三王俱入贡。至宣德时,山南、山北为中山所并。本朝定鼎,其王航海输诚,遣使册封,屡赐御书匾额,常遣陪臣子弟入监读书。其国有三十六岛,气候常温,俗尚文雅,鲜盗贼,王与臣民分土为禄。地产五谷蔬果之属,夷官品级以金银簪为差等,用黄绫绢折圈为冠,宽衣大袖,系大带。官妇髻插金簪,不施粉黛,衣以锦绣,其长覆足。 译文 琉球国在东南大海之中,明朝初年,该国分为三个王国,分别是中山王国、山南王国和山北王国,三国的国王都姓尚,其中中山王国实力最强。明太祖洪武年间,三国都遣使来中 国称臣纳贡。到了明宣宗宣德年间,山南王国和山北王国都被更加强大的中山王国所吞并。清朝入主中原后,琉球中山王国主动表示忠心,遣使渡海而来,请求清朝册封,清朝也多次将皇帝御笔亲书的匾额赏赐给琉球国。琉球国经常派遣贵族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中国文化。琉球国有三十六岛,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该国人大都崇尚文雅,少有偷盗之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作为大臣任职的俸禄。琉球国出产五谷和蔬菜瓜果之类,该国官员用金银簪子来区分品级,用黄色的绫绢折成一圈,做成官帽。宽袍大袖,系着宽大的衣带。琉球国贵妇头上插着金簪,不施粉黛,穿着锦绣华服,衣服下摆很长,能把脚都盖住。 琉球国人 琉球国妇 原文 琉球国人,多深目长鼻,男服耕作,营海利。土人结髻于右,汉种结髻于中。布衣草履,出入常携雨盖。妇椎髻,以墨黥手为花草鸟兽形。短衣长裙,以幅巾披肩背间,见人则升以 蔽面。常负物入市交易,亦工纺绩。 译文 琉球国百姓,很多都是眼窝深陷,鼻梁高耸的长相。男子耕种土地,也靠海吃海,经营海边的鱼盐之利。琉球国土著的发髻梳在右边,当地中国移民的发髻梳在正中,如此可以区 分。琉球百姓身着布衣,脚穿草鞋,出门经常携带雨伞。妇女锥髻高耸,手上刺着墨色花卉和鸟兽的图案。身着短上衣,长裙子,肩上搭着一条又宽又长的围巾,见到生人就提起围巾盖住脸。琉球女人经常背着货物进到集市里买卖,也擅长纺纱。 注琉球国于1870年代被日本吞并,今冲绳县。 安南国官 安南国官妇 原文 安南,古交趾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窃据,宋时丁氏、黎氏皆三传,李氏八传,无子,传婿陈氏。明永乐间,讨黎季犛簒陈氏之罪,因郡县其地,后黎利构乱,因而抚之。嘉靖中,莫登庸簒黎氏,旋为黎惟潭恢复。本朝康熙五年,黎惟禧款附,因封为国王,嗣后五年一贡。其地有东西二都、十三道,土地膏腴,气候炎热,一岁二稔。其夷目冠带朝服多仍唐制,皂革为靴,惟武官平顶纱帽,靴尖双出,以为别。贵家妇人披发不笄,耳带金环,以大小分等级,内服绣襦,外披氅衣,履如芒。 译文 安南国是古代的交趾,此地在唐代之前都隶属中国。唐末五代十国之时,当地土著占据了交趾,该地从中国分离出去。宋代时,当地先后崛起了丁氏、黎氏政权,两个政权的国王都传到第三代为止。此后的李氏传了八代,无子绝后,就把王位传给女婿陈氏。到了明成祖永乐年间的1400年,外戚黎季犛谋权篡位,1407年遭到明成祖派军南下征伐,将该国土地划分为郡县管理。1418年当地豪族黎利自称“平定王”,起事反明,明朝于是转为安抚,将军队撤出了安南。嘉靖年间的1527年,权臣莫登庸篡夺黎氏之位,不久后又被黎惟潭击败,恢复了黎氏政权。清朝康熙五年(1667年),黎惟禧归附,康熙帝封其为安南国王,此后安南国五年进贡一次。安南国有东西二都,国土分为十三道,土地肥沃,气候炎热,水稻能一年两熟。安南国官员的衣冠服饰多沿袭唐制,脚穿黑色皮靴,但是武官头戴平顶纱帽,靴子的鞋头有两个尖角,这是武官服饰与文官服饰不同的地方。安南国贵妇披头散发,并不用发簪之类,佩戴金耳环,用耳环的大小来区分地位。安南贵妇在绣襦之外会套上长身的氅衣,脚上的鞋不讲究,就像草鞋一样。 注安南国即今越南。“其地有东西二都”,东都升龙,即今河内,西都清化,在河内西南。“冠带朝服多仍唐制”,其实是明朝制度。 安南国人 安南国妇 原文 安南国夷人性狡诈,好浴,信鬼神,重丧祭。附山耕稼、树桑,滨海捕鱼、煮盐。男子戴大白草帽,形如覆镬,长领大衣,手持蕉扇,曳履而行。贫者则短衣赤足,勤于耕作。妇女以 帕蒙首,长衣长裾,纳履露踵,相见以槟榔为礼,善纺绩烹饪之事。 译文 安南国百姓性情狡诈,喜欢沐浴,信奉鬼神,重视丧葬和祭祀。靠近山的地方耕田种地,种桑树养蚕,靠近海的地方就以捕鱼、煮盐为业。男人头戴大大的白草帽,就像一口倒扣的大锅,身穿宽大的长领衣服,手握芭蕉扇,拖着鞋子走路。贫民就身着短衣,赤足前行,十分吃苦耐劳。妇女用头巾蒙住脸,长衣长裙,穿鞋时会把脚后跟露出来。安南妇女见面会把槟榔当作礼物送给对方。她们也善于纺纱和烹饪。 1)以鲜活而丰富的精湛笔触展现250年前清王朝时期海外诸国及国内各民族缤纷各异的男女状貌、服饰和风俗。 2)展示朝贡制度开始崩解之前,清代的国际环境、历史记忆与自我想象的多民族帝国图像,是清代对外国认识的集大成者,也是国人对域外世界、对自我认识水平的体现。 3)一部读来饶有兴趣又发人深思的警醒之作。 4)艺术家看绘画,史学家看历史,民俗学者看风土,经济学者看物产,民族学者看部族,普通人看二百多年前的众多民族生活状态和习俗。 5)原作由宫廷画家丁观鹏等人历经42年最终完成,通过这套作品,乾隆既颂扬了自己统治时期的盛世荣华,也给后世留下了难得的绘画遗产。 6)历史学博士、《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特约作者罗山专业解注。 7)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联袂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