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懵懵到懂懂
作者简介
曹蚯蚓,原名曹秋英,1984年生于福建上杭,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十余年,现就职于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爱写作,好做美食,喜带学生阅读。她是一个“不正经”的老师,把班级管理与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欲罢不能,曾九次带着全班孩子与作家零距离互动。因“秋英”与“蚯蚓”谐音,孩子们都称呼她为“蚯蚓老师”。 已出版儿童散文集《从憨憨到敢敢》。
内容简介
余 头 每每回忆起刚接新班去家访时,孩子们那害羞的样子,我就觉得余头真是个意外。 余头是我在家访过程中,遇到的最热情的一个孩子。 与余妈约好,早上八点二十,我到她家家访。吃过早饭,出校门,穿过马路,进小区,走了五十来米,就到了余头家。为了不耽搁他们上班,我又提早了一些时间。 按下门铃,给我开门的是一个肉嘟嘟的小男孩,他看到我,笑眯眯地喊:“曹老师好!我是余头。”好热情的孩子。我穿鞋套的间隙,他已经蹦跳着进了客厅。 余爸余妈闻声赶来,与我打招呼。余头大概是想起了什么,折回到门边,拉着我的手,牵着我到沙发边,让我坐下。 桌子上,摆放着橘子、蜜瓜、火龙果,衬着黑色的桌面,甚是好看。 余妈转身倒开水去了,我打量着屋子,干净,整齐,电视柜旁边,都是书,厚厚的两堆。余头坐在我身边,开始讲话,他的声音,稚嫩中饱含着磁性,抑扬顿挫,很有意思。他说:“老师,我想了很久,你会长什么样子呢。” 我笑着看他,这孩子真特别,别的孩子,第一次看到我,多少有些拘谨。他很不一样。不拘束,不胆 怯。 他说:“老师,吃水果,刚刚切出来的,很新鲜。” 我出言谢绝了他的好意。 突然,他伸出右手,两个手指一捏,一块蜜瓜抓在了手里。食指、大拇指,有些黝黑,跟他的肤色一样,指甲干干净净,我看得清清楚楚。这孩子,豪爽。 我的思绪,还没有往下流,嘴唇上就传来湿湿的感觉。没错,余头径直把蜜瓜往我嘴里塞了。他说:“老师,我喂你,张嘴。”余妈正在泡茶,余爸正好在接一个电话。 余头那流光一样的眼睛,看着我。我张开嘴,让余头把蜜瓜塞进了我的嘴,我慢慢咀嚼着,一股甜味,从口腔里蔓延开,直沁心田。余头撑着下巴,看着我,黑葡萄似的眼珠,一动不动,满是幸福。 余妈泡好了茶,余爸的电话也打完了,我们开始聊天。 我说:“这孩子好懂事。” 余妈说:“孩子做作业的速度有时比较慢,不盯着不行。” 像余妈这样,上来就说孩子缺点的,不少。家长们的心情,我理解。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去拿牙签。”余爸一声打断了我们的交谈。 原来,余头的一只手,又伸向了蜜瓜盘。他“嘿嘿嘿”笑着,站起来,小跑着,奔向餐桌,“窸窸窣窣”几声,回了客厅,蜜瓜上,多了几根牙签。他把一根牙签塞到我手里,示意我吃。我拉着他的手,胖乎乎,软绵绵,好服。 我问他,暑假怎么过的。 他仰着头,嘴巴微张,像数星星的孩子:“嗯,嗯,嗯……”他把头摆正,看了看阳台,指着自行车,大声说:“骑自行车,每天都骑好远好远,一公里都不止。” 我和余妈相视一笑,他一定不知道一公里,真的不是好远好远。不过,孩子的心里,有“好远好远”这个概念就好。以后,他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行。 “我还写了好多作文,每天都写,老师,你等下,我去拿来给你看。”余妈想阻止他,可已经来不及了,她朝我耸耸肩,摊摊手,表示她的无奈。 我急忙安慰她,没关系,我很喜欢这样的他。 “老师,你看,这就是我写的作文,好多篇呢。”一个深呼吸的间隙,他就出来了,手里扬着作文本。 我从他手里接过本子,打开一看,大概有五六篇。妈妈解释说,其实没有每天写,每周一篇。一个语文老师,看到爱写作的孩子,两眼都会冒光,情不自禁地,翻开来,一页一页地读着。这小家伙写得真是不赖,要是不一“逗”到底就更好了。尤其是那篇《爸爸打针》,把爸爸打针时害怕的动作、表情写得极为传神。 看到这样的作文,我真有种捡到宝的感觉,激动地告诉他,这作文,稍加修改,电子稿发我,我给他在“谷里书院”发表。这个公众号,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听了,点头如捣蒜,靠在我身边,笑从眼睑盈出,一直到下巴。 “作文写得这么好的孩子,一定是个爱阅读的孩子。”我这句话一出,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双手拉着我,叫我到他房间。 我起身,跟着他,进了房间。房间不大,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床头,堆着几本书;衣柜上方,一摞厚厚的书;书桌、书架上,也都是书。余头说,这都是他看的。他喜欢阅读,喜欢房间都是书的感觉。 余妈进来,有一丝尴尬。看我跟孩子聊得开心,顿时松了口气。 回到客厅,我跟余爸余妈继续聊天。 余妈说,余头比较软弱,班里的孩子,很喜欢欺负他。她很担心,这样的情况会不会成为常态。 “哎哟,妈,你想多了。大家其实没恶意,都是跟我玩玩的。”余头跺着脚,小肚子一抖一抖,很可爱。 “我觉得余头很善良,很随和,大家会喜欢跟他一起玩。只不过,孩子一起玩,有时候没个轻重,恶意基本上没有。不过,你说了这个问题,我肯定会重视。”我连忙安慰余妈。的确,学校里的问题不解决,带回家,处理不当,变成家校问题,矛盾就会升级,对于这一点,我很明确告诉余妈。同样,家里的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孩子学习。孩子的问题,是家校共同面对的问题,老师跟家长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老师,你的右耳朵里有一颗黑痣,”余头突然大叫起来,很兴奋,拍着小手,站了起来,“真的,真的,你自己知道吗?” “余头——”余妈明显提高了音量,余爸拉下了脸。 “真的吗?谢谢你告诉我,我还真不知道。”我转过身,把手搭在了余头的肩膀上。他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一脸无辜。 “他跟我儿子真像。思维挺成熟,但说话、起事,有些时候特别天真。不过,这样的孩子,真惹人喜欢。” 听了我这番话,余爸余妈的脸,才从阴变晴。 这一聊,近四十分钟。我要辗转去下一家,余头说要给我带路。说完,他蹦到门口,穿好鞋,窜出门,不见了人影。余爸余妈干笑着跟我道别。 待我走到楼下,余头站在一棵桂树下,黝黑的脸,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朝我招招手,说:“老师,快走吧。” 还没等我回话,他转身小跑起来,一会儿停下,转身,看看我。我就跟在他身后,追着他的脚步。 ………… ★一鸣惊人,蚯蚓老师黑马处女作横空出世深受好评 蚯蚓老师黑马处女作《从憨憨到敢敢》, 原生态捕捉当下校园生活的珍贵瞬间, 帮助家长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出版后得到多位大咖推荐,入选“百班千人”, 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不断加印。 ★载誉归来,再出手为新一届学生打造创意毕业礼物 送走了《从憨憨到敢敢》的六(4)班, 蚯蚓老师被“降级”到四(3)班,开启一段全新的师生旅程。 蚯蚓老师再出手,用生动鲜活的文字记录孩子们的成长。 从憨憨到敢敢,从懵懵到懂懂, 又一群孩子长大了,又一群闪光的童年生命向我们走来…… 四十六幅简洁、传神的肖像素描,与文字交相辉映。 ★孜孜不倦,启迪学生激活作文思路令大咖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