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之巅:中国两次登顶珠峰纪实:1955—1975

站在世界之巅:中国两次登顶珠峰纪实:1955—1975
作者: 刘俍|责编:张亮亮//燕啸波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站在世界之巅:中国两次登顶珠峰纪实:1955—1975
ISBN: 978754116077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中国人就是要 勇攀高峰!” 登山运动在国外亦称阿 尔卑斯运动,这个名称来源 于横贯法国、意大利、瑞士 和奥地利等国的阿尔卑斯山 。直到今天,欧洲的登山俱 乐部,名称大多还是阿尔卑 斯俱乐部。 法国一位名叫德·索修尔 的著名科学家为探索高山植 物资源,渴望能有人帮他克 服当时看来是不可逾越的险 阻——登上阿尔卑斯山顶峰 。于是,1760年5月在阿尔 卑斯山脚下的莎莫尼村贴出 一则告示:“凡能登上或提 供登上勃朗峰之巅线路者, 将以重金奖赏。”告示贴出 ,一直未获响应,直到26年 后的1786年6月,一位名叫 巴卡罗的山村医生揭下了告 示,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 ,并与当地山区水晶石采掘 工人巴尔玛一起,于8月6日 首次登上海拔4810米的阿 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于是 人们就把1786年作为阿尔 卑斯运动——登山运动的诞 生年。 此后,登山运动发展很 快,直到1865年7月,英国 登山运动员文培尔等人,登 上了阿尔卑斯山脉中当时认 为无法登顶的玛达布隆峰。 至此,以阿尔卑斯山为中心 的登山运动达到了它的高潮 ,这就是世界登山史上的“ 阿尔卑斯黄金时代”。 此后,欧洲的登山运动 员,又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 了俄国的高加索山区,美洲 、非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的一些山峰。随着登山运动 的逐步兴盛,攀登技术的提 高和登山装备的改善,攀登 难度和高度也进一步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登山爱 好者把目光转向高峰云集的 喜马拉雅山脉。195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