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中国史(共3册)(精)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最大的中央级专业地图出版社,是编制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的唯一权威机构,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历史、地理、交通、旅游类地图,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品牌产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国地图出版社已出版地图、书刊8000多种,发行量超过了30亿册(幅),编制出版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图,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 李兰芳,女,山东菏泽人。2006-2018年,先后就读于安徽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师从王子今教授学习秦汉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秦汉史、出土文献、博物学研究。现任职于首都博物馆。曾在《人民日报》《中国农史》《简帛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篇,著历史通俗读物《图说中国历史》一书,参与编校《居延新简释校》《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飞軨广路:中国古代交通史论集》等书。
内容简介
东方的石器时代 程至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相似,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旧 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大约占人类全部历史的99.7%。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开始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 阶段,距今约260万年或250万年(能人首次制造出石器) 至1.2万年前(原始农业的萌芽)。其典型标志是使用打制 而成的石质工具,也使用木质和骨质工具,以及其他材料 制成的工具,如皮革。植物纤维等。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 晚期至更新世。考古学家把旧石器时代划分为早期、中期 和晚期三个时期,大体上分别对应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 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我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从早期到晚期,属直立人 的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郧县人、郧西人 等;属早期智人的有马坝人、大荔人、长阳人、许家窑人 、丁村人等;属晚期智人的有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 、河套人等。可以说我国人类化石涵盖了人类体质发展的 所有阶段和全过程,而且还有一些过渡形态。 我国的旧石器文化自成体系,特征鲜明。《中国远古 人类》一书中写道:“多年积累的旧石器材料,已使我们 认识到,虽然在不同时期存在反映区域特点的文化,但以 背面加工的小石器为主的组群分布于我国南北方的各个文 化发展阶段,成为我国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主体 ,使华北是否存在两个平行发展的文化传统、我国南北方 旧石器文化的异同的趋势等问题的讨论成为可能。” 我国现已发现二百多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遗物 ,分别属于早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各个阶段。其中 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旧石器时代初 始阶段的人类化石和遗物。这些化石都与现代的蒙古人种 有联系,文化具有中国传统特色。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200万——10万年,遗址主要分 布在以渭河流域和汾河流域。制作石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 熟,会制造各类工具,能控制和管理火,猎取鹿、野马等 大型动物,以及采集植物的果实和块茎等。北京人遗址最 为突出,不仅出现一批比较稳定的石器,还出现了较先进 的雕刻器、石锥。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是丁村文化。后期文化分布范 围扩大,几乎遍布黄土高原,在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发 现也日益增多,还延伸到黑龙江流域、嫩江流域、青藏高 原、华南地区、台湾省。显著特点是形成了不同的技术风 格。华北有明显的两大系统:以大型石器为特征的“匼(k ē)河-丁村系”,以小型石器为特征的“周口店第1地点— —峙峪系”。两者在打制技术和器型上各具特色,形成鲜 明对比。蒙古高原上的水洞沟文化呈现出不同于中国传统 ,却类似于西欧旧石器文化的特点。华南遗址则更多地表 现出区域地方特色。这时,旧石器文化进入了空前繁荣阶 段,石器工艺的进步,催生了典型细石器文化的发展:器 型多样化,拥有各种各样的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锥 、锯等,个别还出现箭头、复合工具;掌握了骨、角材料 葛剑雄、王子今等20多位专家主审推荐; 赠送便携式放大镜,历史名家、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签名书签; 历史知识和历史地图工具书; 用地图读懂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地图合集; 历代疆域版图和疆域变迁解读 知名史学家朝代评述; 中外史海对照; 历代都城地图和帝王世袭表; 解开历史之谜,探寻历史遗迹; 8000多条古今地名; 90多万字历史知识解读; 2000多张文物、书画和遗迹图片; 900多位历史人物; 1000多条历史专业名词; 3000多条中外历史大事件对照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