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计算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R. 加洛韦(1974— ),纽约大学媒体、文化与传播系教授,学者,计算机程序员,研究哲学、技术和媒介理论。他撰写并与人合著了多部关于数字媒体的著作,包括《界面效应》(2012)、《逐出:媒体与媒介领域的三种探究》(2013)等。十年来,他与RSG合作开发了Carnivore、Kriegspiel等软件项目。他曾获得奥地利电子艺术大奖的金尼卡奖(2002)和美国古根海姆奖(2019)。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与可计算和不可计算有关。它并不涉及普遍性理论——而是由我讲述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组成。这些故事撷取自广义上计算与数码媒介的历史档案,并旨在展现计算兴起于世的成与败,数码如何既繁兴又同时萎缩,网络如何既相互联结又同时相互龃龉、分崩离析。 这种交错——有些完成了,有些未完成,有些被计算了,有些未被计算——构成了数码机器从控制论、网络,到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与更多事物的真实历史。另外,电脑在近几年殖民全球的同时,也在排除(exclusion)的各种实践方面大放异彩。而那些被排除的名词可能是“直感”(intuition),抑或是“审美经验”,也可能是“肉身”(flesh)或者“情动”(affect)。这些被排除的名词也许能让人联想到某种诗歌、神秘主义或者浪漫主义,但它们或许只是和生命、单调与庸常相关。关键在于,现在有着一种存在的模式(mode of being),其内部无法被离散的符号掌控,或者至少无法对其施加强大的影响。在没有这些理性符号的情况下,计算则开始游移而去、披上新的形式。有时这被称作“生命”或“经验”之域,有时则被称为“模拟”(analog)之域——但事实上,模拟计算机是最古老的计算机之一。 穿越计算的前世今生 数字与虚拟的生死较量 科幻般的另类科技史指出现实的另一条路径 从作者加洛韦本人进行了电子化的70年代桌游开始,本书探讨了“可计算”与“不可计算”在科技发展史中的概念与体现。本书挖掘了科技史中的一些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小故事:朗德的多镜头摄影术如何扩展了空间的维度而降低了时间的重要性;布劳内和菲舍尔的三维摄影术如何构建立体模型;拜伦之女洛夫莱斯如何将数学应用于纺织;退休的艺术教师福斯特和数学教师迪茨如何踏上了她们的织布历险;最初的硬盘——冯·诺依曼的“移位寄存器”如何将连续变动的波形转换为离散的正负状态…… 在ai革新各行各业的今天,我们不禁会想,一切行为都是可以被计算和执行的吗?人类有可能被替代吗?这本书可以带给我们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