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连动式研究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连动式研究
作者: 杨红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9.20
折扣购买: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连动式研究
ISBN: 9787568094672

作者简介

杨红,女,湖北洪湖人,1986年生,文学博士,湖北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8--2011),博士就读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3--2017)。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汉语史、汉语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在《汉语学报》、《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湖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连动式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汉语连动式,研究者使用了各种理论方法,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一直存在争议。至今,研究者们仍对连动式的定义、界限、范围、分类等诸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执着于分类以及描写各小类的结构与语义,虽然引进了认知语法的解释和语法化学说挖掘各种语法化现象,但仍难以进一步深入下去。类型学的研究可以说为汉语连动式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类型学的视角一方面将汉语连动式置于世界连动语言变异的范围内来考察,另一方面也通过汉语连动式来观照连动结构的普遍模式,认识连动语言的参项和特征。 以往的研究者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古代汉语连动式进行考察,更多关注的是动补式或介词等相关句法形式如何从连动式中发展演变而来,对连动式本身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得还不够充分。连动式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上呈现出的复杂面貌是古代汉语连动式历时演变沉淀的结果,只有通过考察历时发展的脉络,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共时层面的纷繁复杂。近代汉语时期是汉语发展演变的特殊时期,许多重要的语法现象在这一时期产生。明清时期,汉语处于近代汉语晚期。研究汉语发展历史,必须将明清时期汉语和现代汉语结合起来,才能上窥近代汉语的发展脉络,下探现代汉语的发展源头,进一步推进汉语史的相关研究。 首次从汉语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发展演变进行了专题性研究,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揭示了明清时期的汉语语法现象,较为全面地描写了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