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黑箱--通过36部经典电影解密脑科学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2012年末,我在西班牙的电影院看《少年派的奇 幻漂流》,英文字幕,西语配音,看得颇为辛苦。有 些时候,我闭目冥想,仿佛少年派一样漂流在无边的 大海上,乡关万里、前路茫茫,陪伴在身边的是一只 随时可能兽性大发的老虎,奇异风景和惊涛骇浪在无 法掌控的旅程里不断地浮现…… 我想:派为什么而活?家人淹死了,财产也没了 ,就算侥幸回到陆地,也将活得很辛苦。他求生的行 为仅仅来自本能?如果是这样,派和老虎没有什么区 别。派学会了捕鱼,所以不吃猩猩、斑马和鬣狗。如 果派不会捕鱼,他也会弱肉强食地吃船上的动物。派 打死大鱼的时候流泪了,他比老虎善良,但也就是多 一些善念而已,肚子饿的时候这些善念被本能深深地 压抑下去。这符合马斯洛说的第一层次的需要:生理 上的需要。 我想:派为什么要收容老虎?老虎失足落海,派 可以痛打落水虎,免得将来葬身虎口。派不杀死老虎 ,也许有心地善良的因素,也许毛色斑斓的老虎令他 心生敬畏,还有更主要的原因——孤独是海上漂流最 大的挑战,有一只老虎做伴,强过什么也没有。于是 ,少年派越过了第二层次安全的需要,直接进入了人 类这种群居动物特有的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顺便说一句,老虎可没有这种需要,当它回到熟悉 的森林,就大摇大摆,头也不回地走了。泪流满面的 派终于明白父亲当年说的:“动物就是动物。” 我想:这场漂流对派的意义何在,他未来的生活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影片的开头和末尾都有中年派的 出场,他过得不错,结婚生子,生活安定。说到曾经 的那场漂流,他神色平静,就像许多死里逃生的人一 样。派把自己的故事送给了来拜访他的作家,连怎么 写,结局如何都由作家决定。 普通人或许不解——为了第四层尊重的需要,派 应该把自己描述得无比坚强勇敢;为了第五层自我实 现的需要,派应该自己来写这个故事,争取成名成家 卖版权。派没有这么做,经历生死的派变得平和淡静 。从原先那个不停尝试各种信仰、为爱情痴迷的少年 ,变成了安于平凡生活的中年人。某些人把自我实现 看作“成为最好的自己”,某些人把自我实现看作“ 成为真实的自己”,派选择了后者。 劫后余生的派是幸福的吗? 这是除了派无人能够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评选 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人、最美貌的人、最 强壮的人……却无法为幸福排名。假如可以选择,我 想,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最幸福的人。 马斯洛用理性为人类条分缕析地解释幸福之谜, 我们的大脑可管不了这么多,它眺望远方的美景如同 少年派眺望陆地,那丰饶美妙的理想状态用通俗的词 汇表达就是幸福。我们的躯体只需要温饱,而我们的 大脑需要幸福。动物们只想要生存,而我们需要的比 这更多,我们的大脑需要幸福。 怎样获得幸福呢?世界上存在有千万种答案,我 努力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寻找答案。 首先,大脑接受良性刺激才是幸福。幸福是一种 主观感受,必然和外界刺激有关。假如外界什么也没 发生,有人却整天“没事偷着乐”,估计要归入神经 不正常的类型。给大脑什么样的刺激来产生幸福感呢 ?从美食、美酒、美景、音乐欣赏、体育锻炼到冥想 、积极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不一而足。必 须把那些过度和成瘾的刺激排除在外,因为它们引起 的幸福感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无法满足的痛苦取代 。 我曾经写过一本科普书籍《百感交集——人类感 觉之谜》,颇为细致地提到如何善用各种感觉。感觉 把我们和世界联通,带来崭新的信息和美好的体验, 堪称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感觉好”使我们身心舒畅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一定幸福,你如何解释有些人锦 衣玉食却愁眉苦脸,有些人贫困潦倒却自得其乐呢? 那些看似艰辛却快乐的人,头脑中一定有条神秘 的小径直通感受幸福的核团。也许是某种独特的嗜好 ,也许是开朗的思维方式,也许是圣贤才有的精神力 量。总之,幸福不单来自良好的感觉,也来自良好的 认知,从这两方面积极地培养,就会接收越来越多的 幸福的信号。必须强调的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大脑 里通向幸福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活在别人的期 待里,用别人的感觉和认知来寻找自己的幸福,就可 能生活在南辕北辙的矛盾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幸 福在于深入地自我探索,找到真正可靠的幸福的源头 。 P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