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物馆之旅/给孩子的艺术笔记

美国博物馆之旅/给孩子的艺术笔记
作者: 罗米|责编:杨贤稳
出版社: 安徽少儿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美国博物馆之旅/给孩子的艺术笔记
ISBN: 9787570701513

作者简介

罗米,北京大学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翻译出版《艺术是教不出来的》《西方艺术通史》等著作。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百家》《美术观察》等艺术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常年为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撰写文博艺术类稿件。多次作为嘉宾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边走边看》栏目直播,介绍国内外博物馆与艺术品。

内容简介

Ⅰ 据说世界上有两本书 最薄,一本是英国人的菜 谱,另一本就是美国人的 历史。 看来,我这篇略述美 国历史的前言,无论如何 也写不长了。 我们讲美国艺术史, 一般不包括北美原住民印 第安人的作品,所以最早 最早,也只能追溯到移民 的绘画了。 我们都知道,在1492 年哥伦布因为想要寻找印 度,结果误打误撞发现了 这里,美洲才在人们眼前 “冒”了出来。几年后,一 个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 跟着冒险队数次探访这个 大陆,并画出了这里的地 图,欧洲人这才得知这里 并不是哥伦布以为的亚洲 ,而是一块全新的大陆。 于是,亚美利哥的名 字,被用来命名了这块大 陆——亚美利加洲,简称 “美洲”。 Ⅱ 新大陆的最早一批移 民于1607年5月登陆,建 立了英国在新世界的第一 个殖民地詹姆斯敦,意思 是这是当时的英王詹姆斯 一世的领地。 他们为了寻找黄金和 矿产而来,所以并没有什 么生存技能。早期去往弗 吉尼亚的6000余名移民中 ,丧生者超过4000名。后 来,当地印第安人帮助他 们学会了耕作和盖房子。 除了来发财,还有些 移民来避难。 1620年,一群受到宗 教迫害的基督徒登陆今天 的马萨诸塞州,他们不愿 意再受英国管辖,所以根 本没有去詹姆斯敦与原先 那些英国殖民者会合,而 是在这里自己建立了根据 地,自己推选了一位总督 ,过起了自治的生活,主 要的“据点”就是波士顿。 这才算得上是新大陆 第一批真正的移民,他们 带着与旧大陆决裂的决心 来的,所以对于自由的渴 望也就格外强烈。而“自 由”这个词,是我们理解 美国的一个核心关键词。 真正美国人的历史, 便应该从这里算起。 从此,美国成了一片 自由的乐土,一切在旧大 陆壮志未酬,又对新生活 怀揣梦想的人,纷纷到这 里冒险寻梦,这正是所谓 “美国梦”的起源。 最初的移民生活极为 不易,但也并不是没有艺 术活动。那些人骨子里还 保留着欧洲的习惯,他们 仍然把肖像画挂在家里, 所以这里就应需而生了一 些画家。 这些画家也是从欧洲 来的,但没受过什么专业 训练,所以水平极其业余 ,其作品甚至算不上什么 艺术作品,但至少美国的 “艺术”算是开了头。 美国人很珍视自己早 期的历史,这些作品仍然 被珍藏在美国的许多博物 馆里。波士顿美术馆里收 藏的格外多,这也体现了 波士顿作为美国“老牌贵 族”的特别地位。 现在,美国的博物馆 里一般都会开辟出一个独 立的空间专用来陈列美国 艺术作品,从早期稚拙的 绘画到朴素的室内陈设, 到后来19世纪的印象派, 形成了一个发展有序的完 整脉络。 Ⅲ 到了18世纪,英国在 美国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 民地。对英王而言这是辉 煌的成果,但对于新大陆 的居民来说,这意味着“ 侵略”。因为他们此时认 同的是自己的新身份,那 就是“北美人民”。 双方利益;中突很严 重,而且互不相让,所以 谈不拢就开打了。 这就是美国的独立战 争。 1776年7月4日,第二 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 宣言》,正式宣布13个殖 民地不再与英国有隶属关 系,他们要成立自己的新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战争取得了胜利,“美 国”终于亮相了! 艺术在这个时候显现 了它的作用。它纪念北美 军民在独立战争中的英勇 ,表现统帅乔治·华盛顿 的韬略,只不过水准不是 太高,有点可惜。要是法 国人来画,不知会产生多 少波澜壮阔的艺术杰作。 不过,这个时代的美 国还是产生了两位著名的 艺术家,一位是本杰明· 韦斯特,一位是约翰·辛 格顿·科普利。 韦斯特在美国独立战 争期间定居英国,后来甚 至当上了英国皇家美术学 院的院长,而他的代表作 《伍尔夫将军之死》是歌 颂英国将军的。 可见,他不是美国人 民的“自己人”。 不过,他的成功也从 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美国画 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他们必须到欧洲学习 并得到认可,否则在美国 是难成大器的。 科普利以肖像画见长 ,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了, 后来虽然到了欧洲学习, 也仍然和欧洲同行有不小 的差距。 所以我每每在美国的 博物馆里看到一些表现历 史的大作品,就觉得那些 战争的大场面和英雄们的 精神气质,艺术家们还是 表现得很不够。没办法, 底子太薄,艺术不能速成 。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