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月亮(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精)

我要月亮(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精)
作者: (意)安德列·瓦伦特//翁贝托·圭多尼|责编:王冰倩//云逸|译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46.40
折扣购买: 我要月亮(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精)
ISBN: 978755963946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意]安德列·瓦伦特(Andrea Valente),作家、插画家,1990年发表第一部漫画作品并刊载于《纽约时报》,2007年、2011年分别荣获意大利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最佳插画作者奖。代表作为“小黑羊”系列儿童文学作品。 [意]翁贝托·圭多尼(Umberto Guidoni),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科学普及者、作家。曾两次进入太空:1996年试验意大利研制的绳系卫星;2001年成为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第一人。2018年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Rai1频道《晨间新闻(夏季版)》中开办专题,每日向观众普及太空知识。 ★绘者简介 [意]苏茜·扎内拉(Susy Zanella),1978年生于意大利费拉拉市,毕业于费拉拉艺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曾为《骑自行车的鳄鱼》《愤怒像只小狮子》等图书创作插画。 ★译者简介 唐甜,北京外国语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法双硕士在读研究生,一位热爱智性生活的意大利语译者。译有《39个无法逾越的哲学故事》。

内容简介

★儒勒·凡尔纳的月亮 类似阿波罗11 号登陆月球的情节也曾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出现过。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机组人员既不是二人也不是四人,而也是三个人:因倍·巴比康、米歇尔·阿尔当和尼却尔船长。不过这本书是1865 年出版的,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任务早了100 多年…… 他们三人坐在一枚巨大的炮弹中,由一座超级大炮发射出去,所使用的发射弹药被科学家们叫作硝化纤维素,而诗人们则称之为火棉。 火棉这个词美极了,应该更经常地被人们挂在嘴边,比如说在月光皎洁的夜幕下,当你向恋人递上一朵花时…… 直线飞行用了97 小时13 分钟,也就是四天多一点儿,这再一次押中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1 实际飞行的时间,他们是三个人,既不是二人也不是四人。 所选择的发射地点是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而NASA 的发射基地也是在佛罗里达州,在卡纳维拉尔角,两者仅仅相距210 千米。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在实际任务中,回程时飞船都降落在了太平洋上。这一切只是巧合吗? 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当然不能带我们去登月,但他凭借鹅毛笔和想象力,用故事为科学家们指引了道路。他们被小说所吸引,在计划自己的事业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参照情节。 额外提示:为了脱离环地运行轨道,我们需要一个大于10 千米/秒(每秒!)的速度,用这个速度沿直线飞行大约十多个小时后我们就能到达月球。但是在脱离环地运行轨道之后发动机会关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速度会开始下降,直到距离月球约60,000 千米的地方,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等时,速度才停止下降。此时,由于月球引力的作用,速度重新开始增加,直至进入环月运行轨道。考虑到速度的变化以及月球自身也在移动(我们假设的直线变成了曲线),因此从地球到月球的旅途大约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从月球返回地球时也同样如此。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再一次预言了现实。 ★月亮和老电影 如果有人在20 世纪初时游览巴黎—一定要在世纪之初—他将在剧院中度过一个怪诞的夜晚,各个剧院中正上演着当时的新奇事物:电影。它极富魅力、引人入胜、令人着迷。他还可能看到电影史上著名画面之一—也许可称得上是最著名的一幕—一个月亮,只有月亮,她担任了女主角。 一枚炮弹击中了月亮的眼睛。 当时是1902 年,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仅仅诞生了七年。胶片还是黑白的,如果想要彩色胶片,只能一格一格地人工上色。巴黎人乔治·梅里爱是电影先驱之一,他小时候一定阅读过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他非常喜爱以至于根据它们制作了一部电影。 事实上,这部电影只有10 分钟,因为在那时电影只有一卷胶片的长度,不过这时间也足够把主角们发射到月球上、游览一圈然后再返回了。黑白胶片里的月亮显得更加苍白了,它是一张女演员覆盖着打散奶油的脸,对比我们今天的特效,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想要独具魅力吗?月亮是毋庸置疑的选择。 额外提示:有时电影会改编自一部书,不过这部电影更甚,《月球旅行记》改编出处有三部小说之多:其中两部是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环绕月球》,还有一部是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月球上最早的人类》。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读一读这几部书,它们仍具冒险故事的魅力,不过要读完它们需要的可就不止10 分钟了…… 又过了二十几年,在1929 年,奥地利导演弗里茨·朗在他的电影中将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以至于电影的名字就叫作《月里嫦娥》。 我们经常沉浸在科幻小说的世界中,不过大银幕上的技术渐渐已经变得越来越写实。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至少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位女性登上过月球…… 1、 意大利人文、科学领域的专业作者共同撰写:作者安德列曾获意大利儿童文学界久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年度插画作者奖,本次特别以“月亮”为主题创作了三篇童话故事;作者翁贝托1996年进入太空试验绳系卫星、2001年代表欧洲登上国际空间站,常年通过广播、电视向意大利民众普及太空知识。 2、 三大版块激发孩子对月亮的无边兴趣:人文畅想——希腊神话中的塞勒涅、德彪西笔下流淌的月光、库布里克电影中设想的月球基地;天体奥秘——地月的形成历史、月球的昼夜时长、月球的神秘背面、月球的冰与矿藏;探月回顾——升空的小狗莱卡、与月球擦身而过却震惊世界的探测器、少有记载的阿波罗1~6号、带上环月轨道的树种、至今遗留在月表的高尔夫球。 3、 内容关于月亮却不止于月亮:梳理月亮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穿插着对电影、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机械等多领域延伸。 4、 大量梦幻插图激发孩子对月畅想:射向月球的载人炮弹、未来月球上的运动会会场……插画师根据文字内容精心绘制每一节配图,每一页都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