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俗掌故日历 4.0 版

2022年民俗掌故日历 4.0 版
作者: 仲富兰主编;杨荫深编著;潘方尔绘;康桥文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4.70
折扣购买: 2022年民俗掌故日历 4.0 版
ISBN: 9787532657933

作者简介

仲富兰 主编 民俗学家、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潜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学、民俗传播学,是中国民俗文化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承担多项国家与上海市多项文创研究课题,已出版《上海六千年》《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中国民俗学通论》《水清土润: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传播学》《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等40多部著作,部分论著被译为英、俄、日、韩等国文字。 杨荫深(1908-1989) 编著 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民俗学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游艺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国俗文学概论》、《日常事物掌故丛书》(1985年改称《事物掌故丛谈》)等。 潘方尔 绘画、篆刻、书法 篆刻家、水墨漫画家。十四岁受何乐之先生启蒙,后拜著名文物鉴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在《西泠艺丛》《文化》《篆刻》等书刊中有文章作品及专题介绍。多次参加海内外书法篆刻展并屡获奖项,作品入藏海内外相关机构团体。著有《潘方尔印谱》与漫画集多部。已连续四年绘制《民俗掌故日历》,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康桥 文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1985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曾出版专著、编著、译注等几十种。\"

内容简介

代跋 关于“掌故”与“民俗”的对话 潘(漫画家、篆刻家):潘方尔 朱(《民俗掌故日历》策划人):朱志凌 朱:和您初次相识,大约是在2011年初,我来南京请您为民俗学大家杨荫深先生的新版《事物掌故丛谈》篆刻书名、丛书名等。记得那天我们在新街口一间茶楼,相谈甚欢,一个下午便谈妥了。 潘:是的。记得那年为《事物掌故丛谈》治印50余方,转眼已过去十年了。那时候你就和我讲过,想从这部书中,再衍生出一本“掌故日历”来。其实啊,那时候感觉这只是你的“梦想”而已。 朱:当然。最初的时候,只停留在对这本日历的种种设想上。到了2016年、2017年,有一种无名的力量驱动,我又专门来了一趟南京,和您聊,冥冥之中,我或许是把您当作一个合作伙伴。从《事物掌故丛谈》中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日常饮食、奇闻逸事等来源与出处,按辞典条目的格式写成简明扼要的词条,并绘制成水墨漫画,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神韵。方便更多读者,置于案头,一日一赏。2018年,我正式定名《民俗掌故日历》,申报选题获批。 潘:你当时提出将距今70多年、初版于民国时期的《事物掌故丛谈》改编成日历,我的确将信将疑。但仔细研读了这套书之后,有点感觉了。难怪这么多年来《事物掌故丛谈》一版再版,万众捧卷,广受欢迎。我开始创作漫画并配打油诗,一天天、一月月地创作出数百幅作品,这也应了你们出版《民俗掌故日历》的初衷:民俗文化虽流行于民间,却以小见大。让读者体会沧桑多变,世相纷呈。 朱:从2019年到2022年,四年四部《民俗掌故日历》,我给出的定位是“关于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的民俗小百科”。一天一段掌故一幅画,可谓互为表里,相互生发。民俗掌故有理有据,丝丝入扣;每日一画,极富生活体验,糅进了您对民俗的理解与感悟;打油诗提升了画外之意,与所谓“功夫在诗外”异曲同工。您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这几年来绘画作诗的心得体会。 潘:日历书是近十年来一种全国性的出版现象。《民俗掌故日历》持续出版已四年了,其声名远播,足见作者、编者、出版者的匠心、恒心与信心,得到了读者的青睐与认可。在我看来,日历的民俗条目是点,绘画是线。我的初衷是想通过点与线,加上打油诗,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面,给人以启发,使读者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朱:2018年10月问世的《民俗掌故日历(2019)》,可以说是日历书市场的“迟到者”,但一经推出就引起不俗反响。从《民俗掌故日历2.0版(2020)》开始,我特别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富兰先生担任日历主编,仲教授的另一身份是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当我向仲教授提出这一动议时,他非常高兴,说他走上民俗研究道路,当初看的入门之书,就是杨荫深先生的《事物掌故丛谈》。因此,这本日历,也可看作两代民俗学家的隔空对话之作。 从2.0版开始,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创意,就是每周末会呈现一条与当年生肖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3.0版又做了一些改进:内容上进行拓展与创新,增加了新的节日。此次4.0版继承前三版的优势,把民俗文化名词翻译成英文,这样方便更多的外国朋友通过咱们这本日历了解中国传统民俗,让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地“走出去”。同时增加了《气候集解》《十二生肖考》两个附录。 潘:确实,我的不少朋友也注意到每一版日历的变化。你送给我的样书有限,我每年会购买一些送人。我历来崇尚两种价值:一个是独具慧眼的新颖观点;一个是可以实用的资料功用。前者振聋发聩,后者则可为后来者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功用。我想日历书的研发也应当崇尚这两种价值,咱们这本日历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 朱:据我所知,生活中您爱猫撸猫,是一位尽职的“铲屎官”。因此您笔下的猫咪千姿百态,魅惑撩人,连带着许多动物都被您画得精灵古怪,妙趣横生。看看您笔下的眼镜长衫、妖媚女子、猫脸人身、性感老鼠等,读读您画上的打油诗,咂咂滋味,让人心领神会。 潘:我认为,以悲悯平等之心看世间百相,是我漫画中一个温暖的地方。别人评价我的漫画朴素大方,有前辈大家丰子恺的流风遗韵。其实书画与艺术都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要表达思想。所谓中国山水画之初兴起,无非是旧式文人舞文弄墨追忆故乡罢了。 朱:您说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但我们还是能悟出您的绘画语言来。您智慧地设计了一段段、一截截充满着乐趣的人生,从四季物候到人间百态,从社会万象到生活哲理,展现了您坦然的生活态度,“不装”反而脱俗。 潘:有人说我画的是漫画。说实在的我自己也没分清,以画记事,配以打油诗,珍惜每一个时刻,表达一种感悟。倘若有一天化为尘土,世上还留有一两本我的涂鸦之书,这将是我最大的荣幸。人生在世有喜、有怒、有哀、有愁……这就是真正的人生! 朱:在杨荫深文字基础上,您为民俗日历插图添华,增色无穷。您的水墨漫画拙朴自然,篆刻更独具“匠心”;打油诗则诙谐幽默,透露出您特有的思索和智慧。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尽显文人气息。 潘:过奖了,我和朋友每次见面,无论聊什么天马行空的话题,最终一定会回到这部日历书中。你每天变着法地催稿。我感觉快被掏空了,脑子中总有打退堂鼓的念头闪现。说归说,做归做,每天还得要创出新作,难乎哉,难煞者也!不过我非常享受这种创作状态。 朱:这本日历出来后,有人把它和《故宫日历》相提并论,誉之为“北有故宫,南有民俗”,您觉得与《故宫日历》等其他日历书相比,咱们这本日历有哪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潘:现在像《故宫日历》这样高品质的日历书越出越多。但坦率地讲,原创程度高的日历书,除了我们的这部《民俗掌故日历》似乎还比较少见。我认为日历的开发不应该是简单模仿,要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本《民俗掌故日历》图文相映,一日一赏,可以告诉读者,在衣食住行、器物杂用、谷蔬瓜果、花草竹木、游戏娱乐、风俗习惯等各个层面千百年来所经历的嬗变和传承,每一个中国人对于生活方式、传统信仰、人生价值追求诸多方面的思考。 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民俗,伴随着中国人从远古走来。有了民俗日历,使一个个庸常的日子变得富有生气与活力。这不仅仅是一本日历,更是中华文化绚丽多姿与文明进步的最佳见证。除了咱们合作的这本《民俗掌故日历》,去年我又策划了《古迹寻踪日历》,脱胎于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非常推崇的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编著的《中国文化史迹》,把百年前的文物形态呈现出来,业界反响不错。但随着这两年市场的萎靡,也带动着日历书销售的下行。但不管怎么讲,我想通过《民俗掌故日历》这本日历书,积累了民俗的选题资源,同样也积累了我与潘老这么多年的友谊和信任。\" 《民俗掌故日历4.0版(2022)》是一本凝聚中国人生活智慧和生活美学,颇具中国味的日历书!一册在手,让您虎年亨通、如虎添翼。 (1)《民俗掌故日历》由当代著名民俗学家仲富兰教授担任主编。民俗掌故内容脱胎于民俗学大家杨荫深先生民国时期旧著,并广泛吸收各类民俗学成果。称得上是杨荫深、仲富兰两代民俗学家,跨越时空七十余载倾力打造而成。 (2)漫画家潘方尔先生连续四年为《民俗掌故日历》原创水墨漫画。一天一段掌故一幅画,可谓互为表里,相互生发。民俗掌故有理有据,丝丝入扣。 (3)4.0版《民俗掌故日历》以饮食民俗为主,旁及衣、住、行及诗酒花茶等方方面面,贴近日常、富有生气。 (4)中英对照365个民俗掌故经典名词,365幅水墨漫画,24篇节气小知识,四季更替,月相变幻,使读者更直观感受中华民俗文化的魅力。 (5)布面精装,工艺考究。书封采用烫金、丝网白、无色过油等工艺,层次繁复;PUR胶装,180度舒展平铺,阅读畅快。设计古朴典雅,自用赠送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