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6.20
折扣购买: 弟子规/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
ISBN: 9787213048128
幼儿园学到的东西*重要 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欢聚一堂。人们**崇敬这 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人:“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 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对于老人的回答,记者感到**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 呢?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 老人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 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 处,自己弄乱的一切都要自己负责,并要整理得井井有条;要和小朋友相 互团结,相互帮助;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错 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这些东西是* 重要的。” 老人的话赢得了所有在场人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很多杰出的人物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重要的东西, 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对于培养一 个人的良好习惯、形成个人品格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百科 《周礼》是儒家“三礼”之一,是关于先秦官职与各种典章制度方面 的书,相传为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旦所著。《仪礼》也是儒家“三礼 ”之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分礼仪的汇编。全书共十七篇,内容包括 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方面的基本礼节,为历代王朝制定礼 制的重要依据。《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为孔子的学生以及后 世汉代学者所著。它所记录的都是战国及秦汉时期儒家学者的言论,大多 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孔子讲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华夏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至圣”等 。 相传,孔子是*早创办私塾的人。为了让*多人学习知识,孔子广收 学生,数量竞多达三千,其中***的有七十二人。此外,孔子还创造了 一套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孔子用儒家典籍《诗》、《书》、《礼》、《易》为教材;以文、忠 、行、信(即历代的文献、对待别人要忠诚、社会经验、与人交往要诚信) 四项为科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 和数学。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 教学方式培养下,孔子门下的弟子成为春秋末期各国诸侯争要的人才。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而“礼”又是儒家*为重视的道德 品质,又称“礼法”或“礼制”。在古代,礼的划分很细致,主要包括吉 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礼(*中的礼节) 、嘉礼(婚礼、冠礼)。“礼”是一种制度、规则和社会意识,它早已渗透 到我国人**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尊敬师长、仪 容整齐等,这有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 气。所以说,孔子是开启中国“礼仪”之门的**人,对我国文化的发展 有着深远的影响。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注释 ①仁:仁爱的人,有仁德的人。 ②文:文献典籍。 译文 和大众相处时要博爱,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都 是很重要而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完这些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问和精力 ,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故事链接 董遇利用“三余”巧学习 东汉末年,有一个名叫董遇的人,从小就喜爱读书,他十几岁的时候 就已经熟读典籍,掌握了很多知识。 汉献帝的时候,战乱纷起,加之连年的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 只好以*根、树皮充饥。为了维持生计,董遇每天早晨和哥哥一起上山砍 柴,然后再挑到几里远的市镇上去卖,换取一点儿钱糊口,就这样整*忙 碌奔波。 每天从集市上回来,人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可是董遇仍然不忘读书 。已经是夜半时分了,四周万籁俱寂,家家户户的人早已进入梦乡,只有 董遇那间小屋里仍然亮着灯。坐得时间长了,睡意袭来,他赶忙起身,在 水缸里舀上一盆冷水,用毛巾蘸着洗脸。冰凉的水驱散了睡意,他又重新 回到桌前,埋头苦读。碰到雨雪天气,遍地泥泞,无法上山砍柴,董遇便 早早起*,稍稍梳洗后就开始读书,一读就是一整天,有时连饭都忘了吃 。 一次,董遇正读得津津有味,忽然觉得头上一阵冰凉,抬头一看,原 来破旧不堪的小屋因为连绵不断的阴雨而漏雨了,他赶紧找了一个木盆接 雨,然后又拿起书本,沉浸到读书的快乐之中。到了冬天,寒风刺骨,天 寒地冻,地里没有什么活儿可干,对于忙碌了一年的百姓来说,这是一年 中难得的休息时间。而对于董遇来说,这正是读书的好时侯。破旧的小屋 四面漏风,没多久,董遇的手脚就被冻得不听使唤了。他就站起来搓着手 ,绕着小屋慢跑,麻木的手脚又恢复了知觉。他就又回到桌前,继续吟读 。 董遇利用“三余”(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之余、阴雨天为平常 之余)的时间,博览群书,丰富了知识,并写出两本书,在当时引起了很大 的轰动,人们都很敬佩他。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