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密码(心安才能随遇而安)

快乐的密码(心安才能随遇而安)
作者: 仁孜尼马
出版社: 甘肃人美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快乐的密码(心安才能随遇而安)
ISBN: 9787805888538

作者简介

仁孜尼马,第十三代生根活佛。1967年,出生于四川新龙县。38岁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对生命哲学有了深切的感悟。 他是一位引导人们走出人生困境、领悟生命之美的导师。近年来,他不停地奔走各地,讲演弘法,解答当下人们面临的困惑和谜题。为了让*多人领悟佛法精髓,在弘法之余,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了大量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美文。著有《幸福在何处》等。

内容简介

真正养生来自心灵平静 有个叫谢子衡的老中医,93岁了,精神矍铄,思 维敏捷。记者问他有什么养生的诀窍,他回答说,人 生如同大雁过河,大雁经过这个河上的时候,河水里 面有影子;等到大雁飞过去,河水里就什么都没有了 。事来则心始见,事去则心遂空,不要小心眼。 现代人普遍重视养生、保健,而且到处都是宣传 健身养心的方法,世界各地都有养生讲座中心。而许 多人认为养生就是简单的锻炼身体,这实在是一种浅 薄之见。心理学认为养生有四种性质:物质性、动物 性、人性和灵性。健身只能作用于人的物质及动物层 面,对人性及灵性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心理学家认为 健康可分为三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灵性健康, 他们提出“全人心理学”概念,认为人就是具有身、 心、灵整合的“大健康”的人。并且这三个方面互相 影响、互相促进,只注重某一方面,往往效果不佳。 并且有时其他两方面不发展,光锻炼身体甚至会引起 肌肉拉伤,或者伤害到他人。另一方面,心情好了, 生活过得有意义,人有时不锻炼身体也无妨,人逢喜 事精神爽嘛。长期压抑紧张本身会引发各种身心疾病 。藏医也提出养生必须三层兼顾:健身、养心、培灵 。从大乘佛法象雄耳传法门使人健康可分为三种,即 身体健康、语言健康、心灵健康。这是很好的健身养 心方法。 身体健康顾名思义,指的是健身方面,在耳传里 讲七支坐、扎龙与拙火定等,讲修持健身方面,特别 是扎龙与拙火叫做幻轮,就是扎龙拳法,是风脉瑜伽 之修法,是健身养心的根基,也是获得金刚不坏之身 的基础,《菩提心九密篇之认证束缚法简介》云:“ 调整身体姿势,以毗卢七法为修行法,获金刚不坏之 身。”耳传书将人身比喻成机器,机器不运用的话, 自然会生锈,人身也一样,不运动的话,容易得疾病 ,身体运动才能健康长寿。修炼扎龙乃至风脉瑜伽的 难度很大,里面有四十多种扎龙拳法。那些拳法都是 密乘的手印和动作,都是针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 “迈开你的腿,伸出你的手”这可谓打手印和扎龙拳 法的基层,也是健身的基础。对于佛法误解的人说: “佛家养心,道家养身。”实际上佛教也讲养身,《 耳传经》云:“身体便是一切的基础。”另外世尊在 传教佛法时候,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人身难得,佛 法难闻。”而且佛法戒律里身体的戒,譬如,走路如 同天鹅行动一般稳步行走等,是健身乃至保护身体的 方法。健康身体必须要保护好身体,身体力行要正常 ,体魄要清洁,才能身强力壮。不爱运动本身就是在 生病,有时我们只需身体行动,对应之病便可以不治 而愈。长期患慢性疾病的人,心理必然不好。从某种 道理来讲是,健康的心理应该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 有时身体变好了,疾病治愈了,一个人的心理性格也 会大为改观。这就是身体对养生的巨大基础作用。 语言健康指的是言谈话语方面,《耳传经》云: “管好自己的嘴。”说明两个基本点,其一,在佛教 的戒律里讲的是不要造口业,管好自己的嘴。因此, 语言的戒律定了四条,都是针对身体健康和消除口业 的;其二,俗话语:“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吃食物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很多疾病和我们吃的食物 有密切关系,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爱 说话或话语过多本身就是在生病,在耳传里气脉的修 法都是健身和净语的特殊法门。另外,多说废话还不 如诵经持咒,对于语言有帮助,而且能获得金刚不坏 语,《菩提心九密篇之认证束缚法简介》云:“若念 诵如长河般的心咒,则得金刚语之成就。” 健康心灵指的是养心,佛学认为许多疾病是心理 引起的。比如,生气本身就是在生病,一种**心理 会对应一种疾病。有时我们只需改变心态,对应之病 便可以不治而愈。在佛经里贪心等五毒叫做五大病魔 ,因为五毒引起五脏六腑的病。真正的良医就是我们 的心,因为人的身体本身是身心合为一体的,这方面 上述已讲过。实际上,有时休息能够保健,自然性能 够治疗疾病。在治病方面,药补不如食补,而食补又 不如静心也。养生的*高境界就是养心,养心的*高 境界就是静心。静心**心理学所讲美好、高尚、圣 洁、完善、永恒和极乐等体验。静心是人类的一种“ 高度”心理健康,*崇尚高峰的体验。 静心才能达到高度的禅定,禅就是养心证悟的特 殊法门,通过禅能达到无惑乱乃至无分别的境界,意 识成为金刚心,《菩提心九密篇之认证束缚法简介》 云:“若实修大地禅定,必得非惑乱、非无明的,则 得金刚意之成就。”心理学*多是“通心”交往而治 病的,佛学是“悟心”而治病的。目前西方人热衷于 东方的冥想、瑜伽和太极;东方人热衷于西方的西药 和心理学。实际上,佛法就是好的心理学,也是好的 健身养心方法。密乘里讲三健康之中,底层牢固则身 体健康,中层平和则语言健康,上层高深则心灵健康 。三者整合谓之“全人”,三者**谓之有“大健康 ”之人。三大健康的根源就是身语心三门清净乃至平 静,身语心平静就是身心安康。 很多人认为,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可怕的贫 穷。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心灵平静下来,也 可以活得快乐与幸福,就能保持内心宁静和安详。有 很多人需要靠外在的麻醉和热闹,来感*自己的存在 ,这是短暂的寄托,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 果内心平静不下来的话,心灵根本找不到目标,就会 迷失,治疗身躯的疾病也没有大的作用。因为,拯救 不了自心,就犹如身强力壮的疯子。如果能够拯救自 己的心灵,比得到全世界*有价值。 心灵的平静就像如意宝,有求必应。《菩提心性 自明杜鹃广释》云:“一切如意佛是布施究竟之佛, 获得一尊如意宝,那宝无所不能,无处不显,能拯救 众生。若看见或听到大众欢乐,他也与大众同喜,琪 美祖普大士的众弟子证悟如意宝般的心性,听闻或意 识到他能让众生生起快乐、随意和如意,自己也心生 不可思议的欢喜、恭敬与信任。其次,证悟真理和似 如意宝般的菩提本性,让大众获得来去自如,随意成 就,诸事顺利,身心得安康、快乐与幸福,自由与舒 畅。” 上师的话:在治病方面,药补不如食补,而食补 又不如静心也。养生的*高境界就是养心,养心的* 高境界就是静心。静心**心理学所讲美好、高尚、 圣洁、完善、永恒和极乐等体验。静心是人类的一种 “高度”心理健康,*崇尚高峰的体验。 …… P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