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马勒(一个人和十部交响曲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作者简介
诺曼·莱布雷希特,1948年出生于伦敦。BBC广播三台Lebrecht Live栏目主持人,著有十余部音乐著作,包括全球热销的《大师的神话》、《谁杀了古典音乐》和《音乐逸事》等。
内容简介
常见的疑问 马勒可以改变你的生活吗? 1991年8月,正在克里米亚(Crimea)度假的米 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寓所接见了军方代表,由于 试图抵抗苏联极权专制重返舞台,军部当场对其实 施软禁。之后的三日,一切对外联系被中断,戈尔 巴乔夫处于隔离状态。他的妻子赖莎·戈尔巴乔娃 (Raisa)突发高血压,身心几乎崩溃。此时在莫斯 科,抗议的人群涌入大街,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叶利 钦(Boris Yeltsin)在国会外部署了守夜的武装警 戒。通过电视直播,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进 一步发展。政变被粉碎后,戈尔巴乔夫重新回到办 公室,同年底被酗酒又贪婪的叶利钦罢黜。 12月,身为总统最后几天的某个夜晚,戈尔巴 乔夫带他太太去听了由阿巴多指挥的马勒第五交响 曲。在此之前,他们对马勒毫无概念。当晚的音乐 极大地震动了他们。“我有种感觉,”戈尔巴乔夫 写道,“不知何故,似乎马勒的音乐与我们的处境 相连,他所传达出的‘重建精神’与当时的俄罗斯 经济改革运动这一背景完全吻合,充满热情又百般 挣扎。”赖莎称:“这音乐让我震惊,听完后整个 人心灰意冷,仿佛生命不再有出口。”阿巴多安慰 她,称这绝非马勒的本意,但赖莎依然久久不能平 复心绪。作品中非常个人化的感受令手握世界第二 大权柄的夫妇坐立难安。后来,戈尔巴乔夫在他自 己的回忆录中写道:“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冲突 与矛盾,但要是少了它们,生命也就不成立了。马 勒精准地捕捉到了身为人的、左右为难的境况。” 冲突与矛盾——对于一位世界政治领袖而言这 算是相当不错的音乐分析了——的确是马勒艺术的 精髓,不过仍然无法解释,这位坚毅的政治家在面 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对抗时,为何仍能立刻感受到马 勒作品所带来的冲击。音乐里某些东西刺穿了戈尔 巴乔夫面对公众时所披挂的盔甲,直击个体的无意 识层面。有些改变发生了,我想我知道是什么。很 多人与戈尔巴乔夫一样,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终其 一生都在聆听马勒。历经数十年的冷战、热战、贪 污、低能荒谬的行政效率,苏联的艺术已具有了一 系列人人不得越界的标准化模板,任何违背既定方 针路线的诗人、作家都会被放逐。事实上,苏联的 音乐就是人们生活的背景乐:永远的官方、情绪激 昂。 然而,音乐家总有办法扭曲官方路线。德米特 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用15 部交响曲、15首弦乐四重奏描绘了他那个时代的生 活,听众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表达方式,而人民委员 会却完全找不到起诉他的理由。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用音乐记述了苏联解体的开始,但也没 有冈此被发配到盐矿做苦力。这两位都借鉴了马勒 的表现手法——在乐谱中使用“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