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简介
\\\\\\\"米?伊林(1896—1953) 苏联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伊利亚?雅科夫列维奇?马尔沙克。 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区巴赫姆特市,自幼酷爱阅读,喜欢大自然、做实验,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一生写下许多作品,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其作品《十万个为什么》《书的故事》《钟表的故事》等堪称科普作品的典范。 沈念驹 著名翻译家。 曾任出版社副总编、编审,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译有《森林报》《童年》等。\\\\\\\"
内容简介
\\\\\\\"屋内旅行记 你家里每天都生炉子,烧气炉子,煮土豆。 也许你自己就很擅长生炉子或煮土豆。那不妨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木柴在炉子里会发出哔哔剥剥的声响?为什么烟会从烟囱出去,而不会冒进房间?为什么煤油燃烧时会产生烟炱?为什么炸土豆的表面有一层硬壳,而煮土豆没有? 恐怕你未必解释得清楚。 或者说:为什么水能灭火? 我的一个朋友回答说:“水能灭火是因为它又湿又冷。”可是煤油也又湿又冷,你倒是用煤油灭火试试! 别,千万别试,否则只好叫消防队了。 你看到了,问题很简单,但是要回答并不容易。 我就最简单的事物再让你猜十二个难解之谜,你愿意吗? 1. 哪种穿法更暖和:穿三件衬衫,还是穿三件衬衫那样厚的一件衬衫? 2. 有用空气建的墙壁吗? 3. 火焰有影子吗? 4. 为什么水不会燃烧? 5. 水能炸毁房子吗? 6. 为什么炉火旺的时候,会发出轰轰的响声? 7. 为什么啤酒会发出咝咝的声音,还会起泡沫? 8. 有没有透明的铁? 9. 为什么面包里布满小孔? 10. 炉子让人感到暖和是因为有火,为什么大衣也会让人感到暖和呢? 11. 为什么熨烫呢子衣服时要隔一层湿布? 12. 为什么穿冰刀在冰面上可以滑行,在地板上却不行? 这些问题,十个读者中未必有一个能回答出来。对于身边的事物,我们所知甚少,而且往往不知道问谁。 可以找到有关火车或电话的书,但到哪儿找有关烤土豆或拨火棍的书呢? 这样的书倒是有,但即使解开我们的十二个难解之谜,也要读许多这样的书。况且这样的难解之谜不止十二个,而有十万个。 你房间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一个谜。 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它在很久以前就被发明出来了吗? 就说你餐桌上的叉和刀吧。它们总是在一起,就像兄弟姐妹似的。可你是否知道,刀比叉至少大五万岁?在原始社会就有刀了,当然,那不是铁的,而是石头的,而叉的使用不过是十七世纪的事。 人们知道电话和电灯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可你问问他们: 镜子和手帕发明多久了?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用肥皂洗澡和洗手,什么时候开始吃土豆的? 这些问题很少有人解答得了。 我们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遥远而未经考察的国度的游记,却未曾想到距我们两步之遥,或者更近的地方,有一个陌生、奇妙、谜一般的国度,它就是: 我们的房间。 假如我们想要研究它,每时每刻都可以踏上旅途。我们不需要任何帐篷、武器和向导,连地图都不需要。 我们在旅途中不会迷路。 这就是我们的停靠站: 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灶台、炊具架、餐具柜、衣柜。\\\\\\\" \\\\\\\"◆买一得二!随书附赠《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版)》,探索更多奇妙问题的答案,让知识更丰富、更完整。 ◆教材配套!四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无删节全译本!译自俄文原版,无删节完整呈现,译文准确、流畅,孩子拿起来就放不下。 ◆全新插图!新增多幅原创插图,图文演绎,更易于理解。 ◆无障碍阅读!新增注释及疑难字注音,真正的无障碍阅读。 ◆大字排版,护眼纸张,柔和不伤眼,久看也不累。 ◆与《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搭配阅读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