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军装/家园徐望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徐贤志堂 1.湘潭创业 听上辈人说,1870年,十五岁的祖父离开了祖居湖北 汉阳的徐湾。曾祖父有六个儿子,他是*小的,读过几年 私塾,先生说他是可塑之才,但家中贫困,供不起他继续 读书。一个亲戚说,湘潭一家大的布店招聘店员,要求能 写会算,便把他介绍过去了。临行时,祖辈务农但也懂一 点中医的曾祖父,把一个治疗肿瘤的**秘方交给了他, 说是遇到危机时可用来谋生。 湘潭是个千年古城,湘江从城南流过,经洞庭湖汇入 长江,是华南重要的货物中转地。唐宋时期,湘潭经济逐 渐发达,明朝时便有“小南京”的美誉。 鸦片战争以后,广州成为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因为 湘江上游暗礁多,从湘潭起,下游才可走五百吨以上大船 ,外国货物由广东上岸,先运至湘潭再分运内地;中国丝 茶等货物运往外国,也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出口 。 清末湘*崛起,因镇压太平*有功,大量湘人为官, 全国七个都督中有六人为湘人。湘潭得天时地利人和,经 济发展已成必然。 祖父到湘潭时,适逢“同治中兴”,湖南成为洋务运 动重镇,湘潭由此*加繁荣,沿江码头已近四十座。当时 ,河街、正街、后街三街并行,街市向求子桥方向延伸, 店铺有五千四百家。各省商人汇集湘潭,*贸易额白银五 六百万两,是湖南*大的商业城市。 祖父去的王记布庄在城正街,地处繁华区域,是一家 远近闻名的洋布店,伙计有六七人。店后有自设的染坊, 十几个印染工人整*忙碌。老板王志才自管账目,因业务 扩展,想找一个帮忙管账的店员。祖父天资聪慧,为人诚 实,字写得也好,*子久了,店主对他愈加器重。两三年 后,祖父对布匹的花色品种、进货渠道,都了然于胸,于 是长沙、汉口一带的进货业务也都由他去办理。店里以经 营洋布为主,免不了与外国洋行打交道,一般商用英语祖 父也学了一些。 二十岁时,祖父由老人做主,在家乡娶了妻,生有一 子,取名徐成淦,但发妻二十八岁因病去世。几年后,祖 父又娶了第二房妻子,二祖母比祖父小五岁,没读过书, 是位性情温和的劳动妇女。她一直生活在徐湾老家,*持 家务,侍奉曾祖父母,忙时也下地干些农活。 布店离老城内的校场不远,祖父每天清早便去习武。 生逢乱世,学些防身之术总是有用的。韩七爷是当地的武 术名师,祖父拜在他的门下,几年下来,功夫大有长进。 十年之后,王老板年老体衰,布店生意逐渐萧条,祖 父收人无法保证,只得辞职另谋生路。这时湘潭与长沙、 汉口之间的贸易*益扩展。祖父便与人合伙包租帆船,在 三地间做起了布匹批发生意。 “行船走马三分险”。船家把吉凶祸福寄托于神明, 舱房里设立杨泗将*牌位,开船前摆酒跪拜,开船后遇庙 敲锣,磕头燃香。我在《湘潭县志》中看到有首船歌记叙 了从湘潭往下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