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托兰历史系列
作者简介
约翰·托兰(John Toland),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1912年生于威斯康辛,参加过“二战”。托兰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一名剧作家。战后,他写了很多剧本和小说,但从未有机会发表。在朋友的建议下,托兰转向历史写作,并一举成功,从此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 托兰的历史写作摈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身临其境。他的著作见解独特,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并注重史料的搜集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也因为这样,托兰每有新作问世,必能引起轰动,往往会占据销售排行榜首位。 其主要著作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
内容简介
“这种根本性的改变会颠覆并且摧毁迄今为止存 在的一切。”戈林坚持道,“这种想法至今仍令人难 以理解。” “可在世界其他地方,”希特勒回答道,“早就 这样做了。” 凯特尔和陆军人事局长威廉·布格道夫陆续举出 一些相关的事例支持元首,在三百万心怀报复的俄国 人正在祖国东部边境大举进攻的情况下,这些论据几 近荒诞。与此同时,古德里安继续惴惴不安。 最终,希特勒开始逐条列举他的论据。 “首先,我不能让这些人回家。我不能偏心地征 用一些已经五六十岁的不适合的人,却遣散那些服役 多年的四十多岁的士兵。这不可能。其次,我不能把 部队交给那些没有能力带兵的人。” 戈林打断他的话:“再次,而我,不能告诉那些 曾经有能力指挥部队的人……他们不能再带兵了…… ” 争论兜了个大圈,又一次从头开始。 “如果他们有能力,”希特勒说,“他们就可以 再去带兵。” “他们曾经有……”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