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学生读本

左传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学生读本
作者: 编者:滕丽丽|总主编:闻钟|校注:杨华
出版社: 商务
原售价: 15.80
折扣价: 4.60
折扣购买: 左传译注(精编本)/国学经典学生读本
ISBN: 9787100115384

作者简介

杨华,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深圳大学学报》《云梦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近年专注《左传》的研究,博士论文为“《左传》的文章学研究”。

内容简介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个时期, 礼乐崩坏,群雄逐鹿,诸侯混战不休,人们看到了浓 烟滚滚的烽火硝烟,看到了诸侯争霸的不义之战,看 到了英雄辈出的辉煌时代……然而,让我永久记住的 却是隐藏在刀光剑影下的颗颗赤胆忠心,他们以文治 国,以武卫国,在这战火纷纷的年代,在这令人热血 沸腾的激情岁月,用自己的忠诚和激情谱写了悲壮激 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向天下人诠释了忠诚爱国 的含义。 临患不忘国,忠也。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 爱。在《左传》中,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 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关怀民生,保卫祖国,这 种精神在“春秋无义战”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在国家大义面前, 亦展现其慷慨激昂、舍身为国的一面。楚国大夫申包 胥在吴军破郢都、楚国危在旦夕时,想的并不是如何 保全自身,而是如何拯救国家,为此他只身前往秦国 求救。起初,秦哀公并未答应,申包胥想到国君仍身 处荒野之中,自己救国无望,不免悲从中来,哭于秦 廷,日夜不绝声,他的爱国赤诚最终感动了秦哀公, 最终秦哀公派兵击败吴国而使楚国免于沦亡。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回顾这短短的春秋历 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家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总 有一些英雄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国家大义 慷慨就义。解扬面对楚王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宁 可被推上断头台也不愿假传军情危害自己的国家。他 对君以诚信,对国以忠诚,以忠信二字诠释了自己的 人生;面对秦、晋两大国的兵临城下,已近耄耋之年 的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勇赴国难,只 身前往敌营,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穆公,从 而化千戈为玉帛,挽救国家于危难中。无论是文臣还 是武将,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爱国情怀,为人间树立 了一股浩然正气,他们的辉煌功业和人格魅力光彩夺 目,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有人说,乱世才出英雄,在和平年代,英雄是无 用武之地的。其实爱国的范围十分广泛,并非只有舍 生取义、为国捐躯才算爱国,平凡的事情,平凡的举 动,一样能够体现出爱国。郑国一位普通商人弦高, 无意中发现秦军将要袭击自己的国家,便机智地与之 周旋,并派人回国报信,使郑国早早做好了准备,从 而避免了一场危机;楚国的宫廷乐师钟仪被晋军俘获 ,仍然着南冠歌南音,身处牢狱之中却不忘故国,被 历代传为佳话。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 厚的情感,依托于这种真挚情感之上,中华民族在几 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 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支撑。今天的我们或许不会再经历这种血与火的洗 礼,但我们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却永不会消失。因 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 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 强。”今天的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 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 任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真正把爱国之志变 成报国之行,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P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