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史.宋代卷

中国诗歌研究史.宋代卷
作者: 左东岭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中国诗歌研究史.宋代卷
ISBN: 9787020158737

作者简介

王培友,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有:中国古代诗歌史研究、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史研究、中国古代儒家诗学研究等。

内容简介

20世纪宋代诗歌研究综论 自清末以来,宋诗研究作为传统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伴随着学术分化而成为中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史、诗歌史等重要的观照对象。自然,清末宋诗研究,受到了当时各种文化研究思潮的影响。乾嘉学术、西学东渐带来学术研究方法的传入、以及西方学科分类的崭新学术视野,都对彼时宋诗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随之而后,由于“五四”之后来自西方的新观念、新方法的日渐风行,人类学、进化论、美学等新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开始影响到宋诗研究,出现了王国维、鲁迅、胡适等著名学者。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专门性的宋代诗歌的研究著作及研究论文,除了朴学的研究方法仍然得到推崇之外,考据与分析并重,注重历史文献的梳理,重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辩证思维研究方式,得到重视。出现了胡云翼、梁坤、吴梅、王易、薛砺若、吕思勉、刘大杰、夏承焘、龙榆生、钱锺书等著名学者。而1950-1980年代,则因为政治制度及其指导思想的原因,尤其是政治运动对研究者及其学术的影响,自三十四年代开始风靡的宋代诗歌研究热潮,却很快消歇了。标签式的研究方式、重视斗争性与人民性的研究取向,几乎成为这一时期的标识。所幸的是,自1949年前而入新中国的一些学者,在这一时期以文献考证、目录整理等方式,留下了一些不尚空谈的著作。这一时期,朱东润、钱锺书、李啸仓、谭正璧、刘永济、夏承焘等学者的学术著作,可作代表。1980年后,伴随着政治上的改革开放而带来的学术革新,也影响到宋诗研究。一些老一辈的学者学术激情迸发,而新一辈学者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学路数,涌现出诸多著名学者。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宋代诗歌的研究队伍、研究水平出现了可喜的进步。 …… 第一章 “宋初三体”诗歌研究 “宋初三体”是入宋后陆续出现的主要诗歌流派,一些重要的诗人大都是“宋初三体”的代表性诗人,其诗歌创作代表了宋初八十余年的主要诗歌创作成就。百年间学者对“宋初三体”及其代表性诗人的相关研究,经过了一个从文献梳理、文学史定位研究,到文学的文化生态研究的研究过程,对“宋初三体”诗歌特性及其历史定位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总的来看,1980年代之前,对“宋初三体”的研究较少,很多问题未及展开,大量的研究成果都出在1980年代之后。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左东岭主编,由李炳海、赵敏俐、钱志熙、吴相洲、王培友、查洪德、左东岭、王小舒、梁庭望等学者共同撰写的学术史著作,共9卷,系统地反思了20世纪各个时期中国先秦诗歌研究、汉代诗歌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隋唐五代诗歌研究、宋代诗歌研究、金元诗歌研究、明代诗歌研究、清代诗歌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的理论方法、学术贡献和经验教训。丛书不仅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中国诗歌研究的优劣得失,而且指出了未来中国诗歌研究的新的增长点,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的学术史著作。“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成果,与已出版的“中国诗歌通史”丛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和即将出版的“中国诗歌研究资料汇编”丛书(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