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条十年(1955-1964)(精)
作者简介
赵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等。
内容简介
一、我的家在北京 1995年,为了出版父亲的《赵守俨文存》,我和内子 在整理他的遗稿时,发现了过去从未读到过的一篇散文。 散文的名字为《幻园琐忆》,讲述了父亲对自己少年时代 居住在北京东总布胡同那段生活的怀念。 父亲是一个很含蓄而低调的人。因为特殊的年代和经 历,以及工作环境等缘故,他平时很少展露自己的内心情 感。因此,这篇散文与父亲的其他作品在写作风格上迥然 不同,着实让我们有些诧异,读来却让我**感动。 父亲文中讲述的“幻园”,便是现在北京的东总布胡 同三十四号,过去的旧门牌六十一号。那是一个西式的花 园洋房。房子除了门牌号,并没有什么园名,但它便是父 亲心中的“幻园”。“幻园”在父亲的一生中有着特殊的 意义,他在文章的结尾曾这样写道: **小园的主人和到过那里的客人已一个个谢世了, 所剩的寥寥可数,这一页很快就要揭过去了。这里不久可 能夷为平地,由于它既非名园,又不是名人故居,将来不 会再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我不愿意在此追忆小园中有关的 人,以及我和他们感情上的联系,那里发生的悲欢离合。 当年的欢笑,有些**已化为泪。我已垂垂老矣,我不忍 再写它,承*不住情感上的激荡。有许多应做的忏悔,也 只得暂时从阙,俟诸异*了。 在三十九年前北风呼啸的严冬里,我终于离开了我的 小园,我当时清楚地知道这是永别,借用George Eliot的 一句话,我知道“金门永远对我关闭了”。从此我脱胎换 骨,铸成新人。而“幻园”也同时诞生了,那里永远是鸟 语花香,永远有一个年轻的我。 对于父亲心中的“幻园”,我其实印象不深。虽然在 那里出生,却在一岁左右就随家人离开了那里。但是多年 后,读到父亲的这篇《幻园琐忆》,同样也触动了对自己 少年时的那段记忆,并促使我记录下自己的那段岁月。 祖辈荫泽 赵家算不得望族,而是比较寒素的。我家虽是汉族, 但是隶属汉*正蓝旗籍。我的太高祖名达纶,字莲洲,号 经圃,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是道光癸未科进士, 在陕西佛坪做过知县、知府,因此与陕西有着不解之缘。 高祖母和曾祖母都来自陕西延川的书香世家李氏。前几年 ,曾有位年轻的朋友居然买到我太高祖的《枣花轩诗稿》 相赠。虽然诗稿的文采并不算高,但毕竟是太高祖的故物 。此外,他还著有《经圃*记》,记载了许多在陕西佛坪 任上的经历,可惜没有看到过。 我的高祖名文颖,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字子異 ,号鲁斋、锐峰,与高叔祖文起(字景翰,曾任工部主事 ,著有《天籁轩诗集》行世)都是道光乙巳恩科进士。因 为是汉*旗的缘故,他们的名字前并没有冠以“赵”字。 高祖文颖以同知衔任山东阳谷县知县,到任第五天,阳谷 被捻*围困,他守城殉难。因为殉节的缘故,《清史稿》 中专门有传记载。至今我还保留着他的一副书法楹联。 高祖母很了不起,其祖父李步瀛(太子少保衔)、父 亲李宗沆也是当地的名门世宦,诗文都好。我家自高祖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