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诸侯争盟记
作者简介
孙铁刚 194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博士。曾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辅仁大学。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的士和侠》等。
内容简介
《左传》的来源 《左传》这本书,究竟在什么时候出现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关于《左传》的出现时代,有三种说法。一是汉初张苍献出来的;二是汉武帝时代从孔子讲学课堂的墙壁夹层中发现的;三是西汉成帝晚年,刘歆从汉朝皇宫的秘府(书库)中找到。这三种说法,约略来说,一是《左传》出现在汉朝初期,二是汉朝中期,三是汉朝晚期。 关于第一种说法,是东汉许慎说的。张苍是位深晓文献、章典、法律和历法的人,他在秦朝时曾为御史,汉初助理萧何掌管全国财赋,到汉文帝时,官至丞相。关于张苍献《左传》的事情,很多学者不予承认。他们所持的理由:一、许慎是东汉时代古文经学的学者和赞助人,许慎的立场有偏差,恐怕许慎的主张有成见。二、西汉其他的书籍上不曾出现张苍献《左传》的记录。三、对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上的“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近代今文经学家证明这段文字是古文经学家窜改《史记》,应当删除。因此,不能采用这段史料来证明武帝之前已经出现了《左传》。 第二种说法是东汉初年王充所提出来的。王充在他的《论衡》中说汉武帝时鲁恭王要为自己建宫室,拆除孔子的讲学课堂,在拆除孔子讲学课堂的时候,从墙壁之中发现了十篇《左传》。对于这个说法,清朝的大学者段玉裁说是“恐非事实”。由于王充是东汉初人,因此在西汉的文献之中也找不到这样说法的佐证。 第三种说法是西汉末年大学者刘歆说的。汉武帝很重视他的藏书,他设置写书官,抄写很多遗失的古书。汉成帝在河平三年(公元前 26 年),命令陈农四处搜罗书籍,又命刘向、任宏等人校理宫中所收藏和搜罗来的书籍。刘向校理藏书将近二十年,在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 8 年)去世(一说,刘向去世于公元前 6 年)。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继续校理宫中的藏书。在第二年汉哀帝建平元年,刘歆指责当时太常博士的信中曾说:“《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藏于秘府(宫中书库),优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浅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藏,校理旧文,得此三事(按三事指《左传》、古文《尚书》和《逸礼》)。”若依据刘歆所言,《左传》就是在这个时间发现的。但是晚清今文经学家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考定《左传》是刘歆所篡改伪造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钱穆先生的《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就是针对《新学伪经考》而作的,平反了《左传》是刘歆伪造的这个问题。他又认为《左传》在刘歆写信指责太常博士书之前已经发现。钱穆先生另在《两汉博士家法考》中指出太史公司马迁确已看见《左传》。换言之,不承认刘歆在秘府中发现《左传》了。 总之,《左传》究竟什么时候出现,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般人多偏向《左传》在汉朝初年就出现的说法,认为太史公作《史记》时,已经博采《左传》上的记载了。 ?华文世界畅销30年,数百万读者奉其为历史入门必读书目!更被誉为“最低门槛的中国文化阅读书目”。 ?龚鹏程郑重作序,高上秦、阎崇年、梁晓声、解玺璋、张颐武等众多学者诚挚推荐。 ?历史教授孙铁刚编著的历史古籍解析课,他对中国古代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兼具文学性的史学著作,所记人物均栩栩如生,所记事件又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记录诸侯贵族也记录贫民百姓,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解读中国史学古籍《左传》的典范之作,历史系教授孙铁刚精选数十篇原著中有代表性的史事,进行白话文翻译。轻松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给大众的历史入门读本!高度浓缩原典精髓,译文优美简洁,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干货满满又浅近好读。 ?采用进口特种云宣纸和烫印工艺,尽显经典厚重风格,质感满满,阅读舒适。